
4月8日,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一养老院发生火灾,共造成20人死亡。河北省、承德市两级专家组前往事故发生地指导救助和善后工作。次日,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重大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紧急赴当地督促指导。近些年,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引发关注、牵动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成为我国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应急预案》的出台,是在2005年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时隔近20年的修订颁布。
业内专家认为,《应急预案》的发布是我国应急预案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节点。
健全体系明确责任
《应急预案》适用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工作,指导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它是近年来我国及时有效处置有关事件的重要经验总结。其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例如,2024年5月1日凌晨,广东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东延线K11+900~K11+950(营运桩号)路段发生塌方灾害,导致23辆车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伤。事发当天,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长王伟中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当天10时,梅州市减灾委启动自然灾害救助II级响应。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同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率队赶赴梅州,梅州市通报救援救治情况。5月4日,广东省政府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灾害调查评估组,2025年1月22日,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发布。1月25日,广东省纪委监委官网发布梅大高速“5·1”塌方灾害涉灾路段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通报,对4个责任单位及32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追责问责。
这种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突发事件和意外面前,灾情、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要及时有序有效响应,则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钟开斌指出,《应急预案》融法律法规的原则性、规范性、约束性与预案方案的操作性、指导性、灵活性于一体,对上衔接和落实党中央关于突发事件应对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要求,对下指导和规范应对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保障、重大活动保障、重要目标保护等专项应急预案、基于部门职责和应对工作任务的部门应急预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