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里有一块唐碑,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这块石碑上清晰地记录着碑文的撰写者是裴度,书丹者是柳公绰,刻工是鲁建。虽然鲁建其人事迹待考,但裴度、柳公绰却都在正史上赫赫有名,由此可见这尊唐碑一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那么这尊唐碑是在何时、何地、因何缘由,又由谁下令刻建的呢?
闻名于世的“三绝碑”
这尊唐碑全称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高3.67米,宽1.90米,碑文共22行,每行约50字,共1094字,是西南地区保存完好、碑体最大的少数几通唐代碑刻之一。这尊重要的唐碑又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唐碑的第一绝在于其文章绝。唐碑撰文者是时任剑南西川节度府掌书记的裴度。史书记载,裴度出身于河东裴氏世家大族,是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的进士。武元衡主政西川时,裴度随之来到成都。武元衡离川回长安遇刺身亡后,唐宪宗将朝廷的重大谋划决策之事托付给了裴度,让其接替了武元衡的宰相之职。后来裴度历经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几度出任宰相,是稳定唐朝艰危政局的砥柱重臣。裴度文章瑰丽,精练豁达,在文学上颇有造诣。故武元衡决定刻立此碑时,特意安排由裴度来撰写碑文。
唐碑的第二绝在于其书法绝。唐碑的书丹者叫柳公绰,他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兄弟二人“皆以善书名于世”。武元衡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精选英才担任下属,柳公绰就在其中。柳公绰也与裴度意气相投,友谊深挚,后来两人分手时,裴度还向柳公绰赠诗以示依依不舍之情。由此可以想见,柳公绰在书写这篇由裴度撰写的碑文时,一定能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所以才留下这一彪炳千秋的书法杰作。
而唐碑的第三绝,在于刻工鲁建能将这样的文章、书法极其精妙地雕琢出来。唐碑也因文章、书法、雕刻三者俱佳而被誉为“三绝碑”,是具有多种价值的珍贵文物。
较之这“三绝”更绝的,是唐碑所记载的诸葛亮名垂千古的事迹。在明朝,也有人认为唐碑的“三绝”在于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与诸葛亮的功绩这三者的相得益彰。这一说法可追溯到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四川巡按荣华在唐碑上的题跋,他写道:“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于不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