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下”是解放战争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南下干部”是中共中央为保证新旧政权的平稳过渡,顺利完成对南方新解放区的接管并开展建设工作,而从北方解放区动员、组织、抽调到南方解放区开展工作的干部队伍,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重要群体。1948年下半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中国的军事形势迎来新的转折点。1949年6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合围长沙。8月4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陈明仁宣布起义,宣告湖南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地区的任务逐渐由革命转向接管与建政。然而干部数量不足是中国共产党接管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北方革命老区抽调干部成为解决新解放区干部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山西是南下干部抽调的主要区域,在中国共产党广泛、深入的动员下,晋中南下工作团3070名干部(其中区级以上干部2075人,村级干部201人,后勤人员794人)奉调南下,前往湖南解放区开展接管建政工作。
晋中南下工作团南下干部抽调工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新解放区的接管与建政、征粮支前、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等工作,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任务。早在1948年8月,邓小平在《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中提出:“第七,关于干部。新区所需干部数目极大……按中原区需用干部的标准,如在江南开辟一万万人口的地域,所需合格干部当在三四万之间,应请中央预为准备。”由于湖南地区解放时间短,党组织力量较为薄弱,党员理论水平较低,解放区建设工作经验不足,接管和建设湖南新解放区的任务,主要由北方老解放区的干部负责,南下干部抽调工作由此逐步展开。
在南下干部的抽调过程中,各级党委坚持逐级下达、科学分配、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原则。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决议》中指出:“根据过去发展新区的经验……所需中央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及大城市的各项干部5.3万名左右。”在抽调的5.3万名干部中,华北局承担抽调1.7万名干部的任务。为落实中央指示,准备足够的干部,1948年10月29日,华北局在《关于外调一万七千名干部及补足干部缺额的决定》拟作如下分配:即太岳、太行、冀中、冀南、冀鲁豫5个区党委,各配齐一个区委架子。10月30日,华北局向冀东、冀中、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晋中、察哈尔等地区党委下发《关于外调干部配备的通知》,对抽调南下干部的职级、数量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安排。
为落实中共中央与华北局关于抽调干部南下的指示,中共晋中区党委于12月5日下发《关于外调干部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华北局分配我晋中区1400名外调干部兹分配如下,望我各级党委大力完成,以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1.区党委一级机关共出半个区委架子。2.各地委均各出一个地委架子(60人)。3.15个县的架子,一地委出6个,三地委出6个(各450人),二地委出3个(225人)。”除了详细地安排各级党委抽调的架子数量、干部数量外,晋中区党委还对干部抽调的时间、步骤进行了规定,要求:“(1949年)1月10日至月底,进行动员、鉴定、交代,所有外调干部一律于2月1日至5日集中于区党委。”在中央到地方层层部署、层层落实下,中共晋中区党委入湘南下干部的抽调、动员工作全面展开。
晋中南下工作团南下干部动员方式
南下新解放区面临着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匪患猖獗等现实问题,南下干部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也决定了对南下干部的抽调与动员工作不能简单地用“革命觉悟”“一呼百应”“纪律”“服从”等概括。中共太原市委组织部在《关于征调南征干部工作基本总结报告》中指出:“(征调)任务虽然完成,但300余干部的脱队(占调数18%)确实是个严重问题。”因此,晋中地区各级党组织开展了深入、耐心、细致的动员工作。
(一)大会集中动员
召开动员大会是晋中南下工作团对被抽调干部进行动员的普遍方式,也是解决南下干部思想适应性问题的重要环节。动员大会的内容以“时势教育”“前途教育”“光荣岗位在前线”“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小原则服从大原则,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为主。关于南下干部集中动员大会和欢送大会的召开时间、步骤等方面,中共晋中区党委在《关于外调干部问题的指示》中进行了明确规定:“(1949年)1月10日至月底,进行动员、鉴定、交代,外调区县干部动员以县为单位召开,县委主持,地委尽量参加;地委、区党委一级外调干部动员,以地委、区党委为单位,由地委、区党委主持;所有外调干部一律于2月1日至5日集中到区党委,县委、地委集中时间自定,但最好都能进行一次欢送大会。”集中学习、大会动员对于提高南下干部的政治觉悟,提升被抽调干部南下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1949年2月底,晋中榆次县县委组织南下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有1948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和1月14日发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还有同国民党谈判的“八项条件”等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