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公报》是继在日本出版的《第一晋话报》和《晋乘》之后,山西留日学生、同盟会成员在省城太原创办的又一份重要革命刊物。它不仅是山西出版的最早的对开日报,而且是山西新闻报业界在晚清民初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该报的主要创办者及总编辑是著名的民主革命者、辛亥革命元勋、山西近代报刊业的先驱王用宾。
《晋阳公报》总编辑王用宾其人
王用宾(1881—1944),原字利臣,因慕章太炎之名,改字太蕤,号鹤村,山西猗氏县(今临猗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法学家、爱国诗人。

他20岁入太原府学,后进入山西大学堂中斋接受新式教育,1904年公费留学日本。1905年,王用宾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从此走上了以革命救亡图存的道路。后来,他跟随孙中山参加了辛亥革命、两次护法运动,先后任河东兵马节度使、山西省议会副议长、太原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大元帅府参议、河南省府秘书长兼代理省长、立法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晚年,他随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被委以闲职,自题所居为“半隐园”,1944年病故。
王用宾一生著述、诗词流传不少。仅在他逝世前的四五年间,便创作了近千首诗词作品,并有遗著《中国历代法制史》《半隐园侨蜀诗草》《半隐园词草》。
王用宾在山西近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新闻出版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日本时就创办了同盟会山西支部机关报《第一晋话报》,海外出版、省内发行,试图通过办报来唤醒国民意识,探索救国之道。后在山西保矿运动中,王用宾发表文章抨击清政府卖国行为,言辞激烈,受到当局封禁,《第一晋话报》也因此于1906年11月第9号后停刊。1907年9月,王用宾等人又在东京创办了《晋乘》,但因经济拮据,只出了三期。1908年2月,为方便在省城开展革命宣传,王用宾回国出任《晋阳公报》总编辑,但因学业尚未完成,不久后又返回日本求学。1909年,王用宾学业完成回国,适逢日本欲谋取安东至奉天的铁路建筑权,王用宾撰文《为安奉铁路敬告国人抵制日货书》万余言,分别在北京、汉口的5家报纸上发表,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公使提出抗议,王用宾被迫离开北京返回山西,重任《晋阳公报》总编辑。
《晋阳公报》创刊始末考

《晋阳公报》是如何创刊的?在著名报刊收藏家王海勇的“三晋革命文献馆”中珍藏着一册文献,是出版于民国25年(1936年)的《晋阳日报卅周年纪念特刊——三十年来之山西》。我们从中找到一篇由《晋阳日报》社长、《晋阳学报》创刊人之一的梁硕光撰写的《本社三十年来之史略》,文章勾勒出了从《晋阳学报》《晋阳白话报》《晋阳公报》到《晋阳日报》发展的来龙去脉,可以窥得历史一隅。
清末,国运衰微之际,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受其影响,一群山西大学堂毕业的学生怀着“发扬旧学,启迪新知,唤醒国魂,以振风化”的救国理想,共同倡导成立了晋阳学报社。由此,《晋阳学报》成为了山西省内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报刊。(目前还没有见到存世的《晋阳学报》,但有些文章将《晋阳学报》记成了《晋学报》,应是错误。)
根据梁硕光的回忆,报社筹备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冬,正式发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一月六日,并正式向官府申报备案。报社最初有编辑、印刷、发行三个部门,由武绍先担任总理,统一管理工作,刘劝功、杨阶三代表股东分别担任总董事,郭允叔担任主编,还有庞东生、张瑞生、仇少楼等担任重要职务。最初,报社资金由山西大学堂的同学们募集,每股二十两银子,计划募集一千股满额,但最终只募集到三百多股,便先行开办。梁硕光特别指出,由于当时“民智未开”,人们对报刊内容并不感兴趣,为了普及学报、宣传启蒙思想,报社借鉴了稗史的体裁,又在正刊后附以《晋阳白话报》,刊登一些浅显易懂但旨意深远的文章,“旨远言近,亦劝亦惩,颇博社会之欢迎”。然而,刚刚毕业的学生们缺乏理财经验,不久后便出现了报费拖欠、股本亏损、经济拮据的局面,业务几乎陷入停顿。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冬天。彼时,旅日的同盟会成员刘绵训和王用宾刚刚回国。考虑到他们曾有过《第一晋话报》和《晋乘》的办报经验,且以文才著称,同盟会骨干赵戴文极力推荐他们承办报务,得到了股东们的同意。经教育协议会决定,报社聘请刘绵训为总理,王用宾为主笔,在《晋阳学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股本,重新扩张,修改章程,并采用日报体例,更名为《晋阳公报》。这一举措借助了公家的力量,推广销路,督促收回报费,声誉大振,销路甚广,让报社扭亏为盈。事实上,此时的《晋阳公报》“本革命之微意,发扬自治精神”已经成为了同盟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阵地。梁硕光评价王用宾道:“以其如椽之笔,对于清季粃政,口诛笔伐,时申大义于天下。”
王用宾对《晋阳公报》的创办情况亦有记载。他在《记山西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几件事》中写道:“山西留学日本之学生,自王用宾、谷思慎、何澄于前清乙巳年(1905年)加入革命同盟会后,先后介绍加盟者百余人,并组成‘同盟会山西支部’。为在省内开展革命宣传,遂编印《晋话报》(即《第一晋话报》),由王用宾、景定成、刘绵训、景耀月诸同志分任撰稿之责。旋以言论激烈,为晋当局禁止发行,乃复议创办《晋阳公报》日刊。此公报倡议于东京,设立于山西省垣,以便推销各州县;推武缵绪、仇元璹主其事,并推王用宾归任总编辑,于丁未(1907年)十月发刊。当时山西除官报外,民办日报此为第一家,销行甚广。”
王用宾与梁硕光的回忆文章,其实略有出入。第一个问题在于,《晋阳公报》到底是谁提议创办的?根据梁硕光的说法,王用宾是在赵戴文的极力推荐下才被聘为主编的;而根据王用宾的说法,他在东京时就倡议办报。第二个问题在于,《晋阳公报》的创刊时间是何时?梁硕光在文中并无明确记载,只是说了王用宾等人是在1907年冬回国的。而王用宾说《晋阳公报》是在1907年10月发刊的,这与他所说的“倡议于东京”相隔太近,显然也应存疑。根据目前存世最早的实物,即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晋阳公报》第43号,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六月初三日(1908年7月1日),该报逢阴历三、六、九出版,月出九期。如果出版从未间断,那么可以推测创刊日期是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三日(1908年2月14日)。根据另一份实物,即“三晋革命文献馆”馆藏《晋阳公报》第104号,出版于宣统元年正月十六日(1909年2月6日),往前推算创刊时间应是1908年3月5日,与前一推算还相差6期,说明出版存在间断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