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作者 袁莉芳
发表于 2025年4月

周灭商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在政治制度上实行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室赋予了他们可以在封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税的权利,同时也要求他们履行服从周王政令、镇守疆土、随王征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晋国作为周天子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在立国600余年间,始终以屏藩王室、勤王攘夷为己任,曾5次救周王室于危难,极大地维护了周天子的绝对权威,同时也稳定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局势。

文侯勤王 匡扶王室

成王削桐叶为圭,封胞弟叔虞于唐,开启了晋国封建亲戚的屏藩之路。叔虞去世后,其子燮父即位为唐伯,周成王二十八年(前1014年)下令唐为晋,伯为侯,晋国由此发端。之后,晋国遵守周王室嫡长子继承制,直到第八代晋穆侯费王即位。晋穆侯七年(前805年),率晋国军队随王师征伐条戎,战败,恰逢太子出生,于是为其取名为仇。晋穆侯十年(前802年),征伐千亩,战胜,又恰逢少子出生,于是为其取名为成师。名以制义,嫡庶反逆,绝非好事,晋人师服预言:晋国将会大乱。果然,晋穆侯去世后,穆侯之弟殇叔赶跑太子仇,自立为晋君,晋国的嫡长子继承制第一次被打破。

太子仇避难他国时养精蓄锐,4年后率领亲信,杀死殇叔,夺回君位,晋国重归正统。

晋文侯仇在位期间,周王室的掌舵者是周幽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丰镐一带就发生了地震,岐山崩塌,泾河、渭河、洛河均发生河水枯竭的情况,人们都认为“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但幽王不以此为警示,“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伯服(褒姒之子)为太子”。申后的母家申侯极为不满,他联合缯、犬戎攻入周都镐京。而周幽王也因“烽火戏诸侯”而使诸侯离心,无人营救。最终,幽王被杀,褒姒被虏。

幽王虽昏聩无能,但晋文侯谨记屏藩王室、维护周室正统的责任,在关键时刻率郑武公、秦襄公联军合力勤王平叛,同时又拥立废太子宜臼为周平王;而幽王的余党虢石父却拥立非正统的余臣,史称周携王。面对此种内忧外患,晋文侯决心协助平王迁都至洛邑。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自此进入东周。20年后,晋文侯又杀死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二王并立”的局面,使周王室重归一统。

平王感念文侯匡扶王室的功绩,作《文侯之命》大加赞赏,赞其危难时挺身而出护佑宗周,并赏赐文侯香酒、酒具及一支红色弓、一百支红色箭头、一支黑色弓、一百支黑色箭头、四匹马。此文收录于儒家经典《尚书》中。郑国大夫叔詹也曾赞誉:“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勠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国语》更直言:“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

晋文侯在内能安晋国,在外能卫王室,巩固了周王室的政治权威,维护了周礼,稳定了时局,之后的历代晋侯以“继文绍武”自勉,以纪念文侯的丰功伟绩。

本文刊登于《文史月刊》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