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馈赠”燃情悠悠太行
作者 郑丽娟
发表于 2025年5月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问

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十送红军》这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曲子在耳边回荡时,我想起山村小学旁的老红军刘大壮爷爷。

我的家乡位于太行山深处一个特别贫穷的小山村,小学学校里只有四五个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当时,细粮根本不够吃,中午或者晚上只能吃玉米面窝窝头。村子里偶尔开过来一辆绿色轿车,小孩子会围着轿车团团转,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几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居住在学校旁边的是老红军刘爷爷和他的爱人,他的孩子在外地工作。每逢“七一”,学校老师便带着班里十多个学生集体去刘爷爷家里打扫院子,捡拾干柴,也从外面井里给他打水。

镇上给刘爷爷订阅了《人民日报》,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即使戴着老花镜也看不清报纸上的文字。给他读报成了学生的“功课”。学生都抢着为刘爷爷念报纸,能有报纸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刘爷爷拿出儿子给他寄来的麦乳精、桃酥等给我们吃,我们都摇摇头不想吃。我们最喜欢的“报酬”就是听“长征故事”。

刘爷爷身旁放着参加第一次党代会时发的搪瓷茶缸,茶缸里泡着几片茶叶,他时而慷慨激昂地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时而低头沉思或望着远方,透露出对逝去战友的深深思念。

本文刊登于《知识窗》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