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埋设没有充分结合周边环境”“构工过程中敌情意识不强”……初冬时节,第78集团军某旅基础课目考核场上,一名中校营长正在为考核人员逐个评分、判定成绩,多名下连不久的列兵因细节处不贴近实战而被扣分。
走下考场,大家纷纷感慨,上过维和战场的“蓝盔”营长果然名不虚传。官兵口中的“蓝盔”营长,是第78集团军某旅“百战百胜第三营”营长郝建雄。这批新兵早就听闻他两赴马里维和的战斗故事,不少人在下连队之初便把他定位成自己军旅生涯的榜样。
入伍15年来,郝建雄坚持立身为旗、向战而行。两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几经生死考验,率领官兵完成人道主义救援12次、执行护卫任务200余次、武装巡逻700余次,累计任务里程2万余公里,总结出40余种情况处置办法,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如果底盘不牢固,练兵备战的战车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抛锚”
“扎实”一词,是老兵杨小聪对营长郝建雄最深的印象。
2022年,“百战百胜第三营”接到维和任务,以营队为主体组建防卫步兵分队,郝建雄被任命为副队长。行前训练阶段,郝建雄将爆炸物处置、哨位与巡逻队协同、武装巡逻等训练内容增设为实战背景,带领分队官兵反复研究并实践方案预案,往往一个课目要练上百遍。期间,郝建雄坚持以身作则,不降标准,经过3个月扎实训练,分队官兵全部顺利通过考核,踏上奔赴维和战场的航班。
“只有在反复练、练反复中真正把技能练成本能,才能满足维和任务要求。”郝建雄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底盘不牢固,练兵备战的战车就可能在关键时刻抛锚”。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国防生学员培训期间,郝建雄深知体能基础的重要性,便制订个人训练计划,晚熄灯后加练体能,毕业时体能成绩远超优秀水平;转岗首席参谋后,他告诉自己,连队主官与优秀参谋间区别很大,必须尽快实现转型,利用点滴时间苦练参谋技能,业务水平突飞猛进,连续3年受到个人嘉奖;上任营长,他怀揣“战争随时打响”的紧迫感,带领全营掀起大抓基础训练的热潮,先后有44人被旅以上单位评为“优秀教练员”、86人被评为专业技术能手、20人在军以上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年‘摘帽’,两年‘翻身’。”在旅里,郝建雄带领后进连队实现赶超的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那年,郝建雄来到某坦克连担任连长,当时连队刚刚参加完上级组织的抽考,成绩位列倒数。
连队训练热情不高、教练员组训能力弱、官兵士气低落……面对摆在眼前的一连串难题,郝建雄坚信没有带不好的连队。他将大家集合到一起放出豪言:“一年改变倒数的现状,三年实现创先争优!”对于郝建雄的“宏大目标”,连队不少官兵都认为不可能实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郝建雄发现连队官兵并非没有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而是训练底子薄、任务底气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