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打开中国古代陶瓷史
作者 杨君谊
发表于 2025年5月

中国历代陶瓷鉴定”是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美术鉴赏课,但是其多以艺术学的角度展开课程的论述与讲解,这就会导致过于重视工艺分析而忽视了更广泛的视角。如果用考古学的方法“打开”中国古代陶瓷史,会不会收获不一样的效果?本文即以淄博窑为例,进行“淄博窑课程考古学设计”,探索如何将考古学的方法运用于古陶瓷史的课程讲解中。

结合考古背景

淄博地区的瓷业生产可追溯至北魏晚期,在其不同的生产时期均有代表性的工艺产品,而其中北宋时期为其瓷业生产的繁荣期。“ 淄博窑课程考古学设计”将以北宋时期雨点釉、绞胎釉两类产品为技艺复原的重点讲授对象,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当地旅游产品的研发中,力求带动旅游发展。

为什么要进行“ 淄博窑课程考古学设计”?这就需要结合淄博窑的考古背景来看。

据笔者所查,《山东淄博坡地窑址的调查与试掘》(文物编辑委员会编,1983年)中提到:“1956年和1973年,淄博市文物部门对坡地窑进行过两次考古调查。1977年再次调查与试掘,发现瓷器标本、窑具等生产遗物。”文章通过与纪年墓葬出土的同类器物比较,将坡地窑瓷产品类型的演变分为两期。第一期瓷产品的生产年代为金代前期,以白釉瓷器为主;第二期为金代后期至元代,出现了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红绿彩(图1、图2)等类型的瓷产品。

贾振国《淄博市博山大街窑址》一文,将博山大街窑址的瓷业生产年代上限定为北宋晚期。文章认为在金元时期,博山大街窑瓷业生产工艺技术有所发展,出现了多种装饰工艺。并对博山大街窑址出土瓷器的产品类型、工艺技术进行了分类,指出博山大街窑址出土的瓷产品类型有:白釉刻花瓷、白釉划花瓷、白地黑花瓷、绞胎瓷等。博山大街窑址还出土了金三彩陶器,属该窑产的釉陶产品,多为实用器。此外,博山大街窑也烧明器类瓷产品。

朱国庆《山东德州窑及红绿彩产品的新发现》一文,公布了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德州窑址进行的调查结果。文章将德州窑瓷业生产的年代上限初步判断为北宋晚期,并认为金元时期是德州窑瓷业生产的兴盛期。文章认为,比起山东地区其他窑址的同类瓷产品,德州窑产白地黑花、白釉刻花、白釉划花、红绿彩等类型的瓷器产品质量较高。

图1 唐 三彩文官俑故宫博物院藏

王全玉先生在《坡地窑磁州窑系瓷器的研究》中将坡地窑出土的瓷器与磁州窑系瓷器在器类、工艺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坡地窑的瓷业生产工艺属于磁州窑系。

本文刊登于《中国收藏》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