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话蛇虫
昆虫为什么要模拟蛇?
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有时需要通过拟态来伪装自己。昆虫的拟态是指昆虫通过模仿其他生物(如危险物种、猎物或环境中的物体)的形态、颜色、行为甚至气味,来躲避天敌、捕食猎物或繁衍后代。
蛇,是自然界中令不少动物恐惧的角色,一些昆虫会在外形、姿态、颜色、斑纹、行为等方面模仿蛇,来保护自己免受天敌(如鸟类)的攻击。例如,某些蝴蝶幼虫会模仿蛇吐舌头,这种行为可以让天敌误以为它们是危险的蛇,从而有助于幼虫避免被天敌捕食。

惟妙惟肖的“小蛇”
一些昆虫通过对蛇的形态、行为和颜色的综合模仿,成功地欺骗了许多捕食者,从而保护了自己。许多鳞翅目的幼虫,具有明显的眼睛状斑点,即“眼斑”。这样的眼斑会恐吓试图攻击幼虫的鸟类,让这些鸟类等捕食者将幼虫误认为是危险的蛇。当受到威胁时,幼虫会缩起头部,膨胀胸部,并抬高身体,模仿蛇的姿态。同时,有的幼虫还会使用臭角发出刺激性气味。有些幼虫不仅能够使身体最前面的一部分膨胀起来,模仿蛇的鳞片和眼睛,甚至还会对威胁它们的捕食者作出类似蛇的冲刺、猛咬动作。






银月豹凤蝶幼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的身体上有与蛇眼睛相似的图案。在遇到威胁时,它们会将头部抬起,背部拱起,模仿蛇的姿势。这些幼虫有两种颜色:绿色和橘色。这些幼虫拥有膨大的假头部,以此来恐吓潜在的捕食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大自然探索》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