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为何难探测?

水星:近在咫尺的探测难题
作为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在地球视角下却成为内太阳系中最难探索的星球。尽管与地球平均距离仅0.77亿千米(约为地月距离的200倍),人类直到2011年才通过" 信使号" 实现首次水星轨道探测。相比之下,远在6.3亿千米外的木星早在1995年便迎来首个轨道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根源在于水星所处的极端宇宙环境。
太阳屏障下的窥视挑战
水星在地球夜空中的可见窗口极为有限。天文学家只能在日出前18 分钟或日落后82 分钟的" 黄金时段" 进行观测,此时水星仅在地平线上方6~18度徘徊,大气湍流会严重扭曲观测图像。
即便在白天使用专业望远镜,阳光反射风险也令科学家如履薄冰——望远镜镜面若意外对准太阳,聚焦产生的热量可在30 秒内烧毁价值千万元的设备。因此,全球大型天文台均配备自动太阳规避系统,一旦检测到太阳进入视野,立即启动保护性闭锁程序。
这种风险也解释了为何哈勃望远镜从未观测水星:其精密的光学系统若对准太阳,强烈的太阳辐射将烧毁设备。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大自然探索》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