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科学减重
发表于 2025年5月

开设减重门诊,采用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制定运动、营养管理等多元化方式;发布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议书,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肥胖及相关慢性病……2024年6月我国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的就是提倡科学的体重管理方式。毕竟,减重的目的不是单纯地降低体重,而是减去疾病隐患,减出健康体魄。

减重门诊全面铺开

周五上午九点出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总院七楼,内科诊区塞下候诊座位后显得格外狭长的通道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就医的患者。而通道尽头的30号诊室,便是其中不少患者此行的目的地——肥胖症多学科联合治疗(mdt)门诊。自 3 月 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以来,各大减重门诊迎来了一波“就诊热”,也让这个集合了内分泌科、减重外科、消化科、运动医学科等专家,本就紧俏的门诊愈发“一号难求”。

张宁宁(化名)是因产后体重暴增来这里就诊的,目前已经有半年多。她表示,自己之前因为产后爆肥一度十分苦闷,陷入“节食—报复性饮食”的恶性循环,不仅情绪上变得不太稳定,体检还查出了中度脂肪肝。“有一次听同事小姑娘说起自己的哥哥是在这里瘦身成功的,我就想来试试。减重过程中,医生会给很多指导建议,比如节食不如少食多餐,运动时心率尽量稳定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之间,等等。虽然当中也有过起伏,但也是瘦了十多斤,算是小有成效。” 对目前的治疗效果,她还是比较满意的。她提到,初次就诊时,医生会先让她做血液指标检查,了解是否存在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皮质醇过高等情况,然后再配置有针对性的药、食、运动治疗。

某医院减重门诊医生正辅导患者正确饮食    图/视觉中国

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苗青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减重前需先明确肥胖类型:“肥胖可能是单纯性肥胖,也可能是激素代谢异常导致的继发性肥胖。只有找准病因,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她表示,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许多患者尝试自行减重却效果不佳,而专业门诊能通过科学评估,结合饮食、运动及安全药物干预,帮助患者实现健康减重并长期维持。比如医生会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及并发症,制定个性化方案。像是关节损伤的患者需调整运动方式,避免加重损伤;药物治疗也需在医生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而对一些严重肥胖,甚至已经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还会采取“缩胃”等手术方式来介入治疗。

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一课题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约20%的公立医院建立了减重中心/门诊,其中75%为减重门诊。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要在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健康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

本文刊登于《财富生活》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