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玫瑰绽放,90后姑娘荒漠育出“致富花”
作者 凤尾花
发表于 2025年5月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这片曾经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被千年风沙雕刻成各种奇形怪状的地貌中,正孕育着一抹惊心动魄的红——于田沙漠玫瑰。这种根系能穿透三米沙层的倔强生命,不仅承载着维吾尔医药的智慧密码,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成为一位“90后”姑娘与家乡命运连接的纽带。

放弃梦想,扎根家乡

2020年8月的一天,23岁的茹克牙木接到了父亲吾加布拉·奥斯曼的电话。电话里,吾加布拉一再表示希望女儿能回到家乡工作。茹克牙木有点不理解,问:“别的父母都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摆脱艰苦的生活条件,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您怎么一直要求我回到那个常年风沙不断的偏僻小镇呢?”

吾加布拉说:“我们家乡的玫瑰花产业,需要更多有知识的年轻人的加入,才能将这份美丽与芬芳传递到全国各地。能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不好吗?所以,我真的希望你能回来。”

茹克牙木出生在新疆于田县。在茹克牙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新疆特产专卖店,主要经营红枣、枸杞、葡萄干、菌菇、玫瑰花茶之类的干货。店里的生意一直不错,一家人在乌鲁木齐买了房子,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有一次,吾加布拉回到家乡采购玫瑰花时,竟然发现大量的玫瑰花树都被种植户砍伐了。他心疼地询问原因,对方摇摇头,无奈地说:“我们辛辛苦苦种一年,采摘、晾晒、加工,结果卖的钱还不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这也是没办法啊。”

吾加布拉哑口无言。他知道,尽管于田沙漠玫瑰品质非常好,但由于位置偏僻,商人根本不愿意来此进货,导致乌鲁木齐的市场根本就不认同于田沙漠玫瑰的价值。消费者不认可,收购商向农户收购时,自然就会把价格压得更低。如此一来,农户几乎没有了利润。

看着被砍倒的玫瑰花树,吾加布拉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乌鲁木齐的生意,回乡创业,成立自己的玫瑰种植基地。吾加布拉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他坚信,不久的将来,于田沙漠玫瑰的价值一定会被看到,它也一定会成为紧俏产品。

于田县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于田沙漠玫瑰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由于该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玫瑰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经过基因自我优化,于田沙漠玫瑰已是一个独立的品种了。该品种耐旱性强,根系可深入土壤,有效减少沙土流动,起到固沙作用。

雪山和沙漠共同滋养的于田沙漠玫瑰,不仅是维吾尔医药的主要品种,也是世界公认出油率高、香型佳的玫瑰品种,被誉为“液体黄金”。它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不仅对心脏、肠胃、肝脏等脏器和关节有保养功效,更是美容养颜之佳品。

于田县人有制作玫瑰花酱食用的传统习惯,使于田沙漠玫瑰成为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很多农户都将出售玫瑰花当成生活开支的来源。2015年,吾加布拉在家人的支持下,成立了于田县依纳克特色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依纳克合作社),带领大家开始了玫瑰的种植之路。

依纳克合作社的玫瑰种植基地很快扩大到了500亩。为了提升村民的种植水平,他组建了技术服务队,向他们普及科学管理技术。吾加布拉觉得,依纳克合作社发展,一定少不了有知识有文化且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于田沙漠玫瑰才更有希望走向世界。

可是,于田县位置偏僻,气候干旱,沙尘暴频繁,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在这里扎根呢?2020年,茹克牙木大学毕业后,原本想留在大城市做老师,但吾加布拉却劝说女儿做出表率,回到家乡。

茹克牙木心里矛盾,做人民教师是她从小就怀揣的梦想,可家乡也需要自己呀。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