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师建议患儿做骨髓穿刺检查时,很多家长会拒绝,认为“骨髓穿刺检查很痛,让孩子做检查太‘受罪’”;“抽取骨髓会让孩子元气大伤,甚至可能造成半身不遂。”也有患儿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全身血液量本来就少,还要抽造血的骨髓,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其实,骨髓穿刺并没有您想象中那么可怕。
骨髓穿刺会伤害身体吗?
骨髓穿刺检查简称“骨穿”,是对患儿进行局部麻醉后,使用特制的穿刺针,在其特定部位刺入骨髓腔采集骨髓液,进行相应检查的一种常用的医疗诊断技术。骨髓穿刺检查是排查和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检验方法。
1.痛感可以承受
骨髓穿刺检查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在穿刺、采集过程中,患儿可能会有轻微的酸胀感,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感到明显疼痛。
2.不会“大伤元气”
一次骨髓穿刺检查所需的骨髓液一般为0.1~0.2克。儿童骨髓总量约占体重的3.5%~5.9%,以体重30千克的儿童为例,其骨髓量约为1 050~1 770克。因此,少量抽取骨髓液并不会影响机体的造血功能。而且,儿童骨髓具有较快的再生能力,通常1~7天可初步恢复,1~2周可完全再生。
3.不会导致半身不遂
经常有患儿家属误认为“骨穿”是抽脊髓,可能造成半身不遂。其实,骨髓穿刺部位通常选取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胫骨粗隆等处,抽取的是骨髓液,和脊髓没有任何关系。骨髓穿刺不会损伤脊髓,也不会导致瘫痪。
骨髓穿刺的临床意义
骨髓是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可以了解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生成情况,骨髓中有无异常细胞,是否存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以辅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效果和评估患者身体的康复情况。
1.排查血液系统疾病
骨髓穿刺检查可以评估患儿的骨髓造血功能是否正常,辅助判断贫血、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血细胞增高的原因,排查患儿是否罹患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同时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