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预防与急救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心肌梗死患者首次发病的死亡率为15%左右,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可以达到35%。对于心肌梗死,既要做到科学预防,又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以便在自己或身边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正确处理,降低死亡风险。
规避诱发因素
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做好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维护自身生命健康。
1.健康饮食
长期高糖、高盐、高脂饮食容易升高血脂水平、增加血液黏稠度,损害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日常饮食应减少钠盐、游离糖、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保证食材丰富,营养均衡,多吃全谷物、深色蔬菜,充足摄入蛋白质。
2.戒烟戒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膜,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酒精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因此,心肌梗死的高危人群必须戒烟戒酒。
3.劳逸结合、调节情绪
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进行高强度、剧烈的体育活动,长期压力过大、情绪过度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加,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心肌梗死。
因此,预防心肌梗死必须做到劳逸结合、情绪稳定。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合理安排工作目标与工作量,定时休息放松,避免在高压状态下连续工作。日常可培养几种兴趣爱好,如画画、摄影、徒步、打太极等,以帮助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