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掉牙”并非不可避免帮助老年人达标“8020”的实用建议
牙齿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就会发现,拥有一口坚固、完整牙齿的人并不多。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8020”计划,即人在80岁时,至少拥有20颗能正常咀嚼食物且不松动的牙齿。养成科学的用牙习惯、采取正确的护牙措施,能帮助老年人尽量保留天然牙齿,真正实现“吃嘛嘛香”。
关于老年人口腔健康
的3个常见误区
许多人对口腔健康存在认知误区。比如,认为“只要坚持刷牙就不会得口腔疾病”“年龄大了掉牙属于正常现象”。这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是导致口腔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纠正错误观念,掌握必要的口腔健康知识,是老年朋友实现“8020”目标的第一步。
误区1.人老了肯定会掉牙
“人一老,牙就掉”几乎成了老年人的“共识”。但事实上,单纯的年龄增长并不会导致牙齿脱落。导致成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元凶是牙周病。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干预,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牙槽骨吸收,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因此,不是老年人必然会掉牙,而是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牙齿掉落。只要针对牙周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以有效避免“老掉牙”情况的发生。
误区2.掉牙对健康影响不大
许多人认为掉牙的危害并不大:牙齿脱落会影响吃饭,门牙脱落会影响外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危害。这种认识显然也是片面的。
牙齿掉落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例如,一颗牙齿脱落,会造成相邻牙齿的倾斜、移位。增宽的牙间隙更容易嵌塞食物,引起龋齿、牙周炎。掉牙会影响咀嚼功能,使人不能充分嚼碎食物块,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可能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