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必备技能——正确使用AED
根据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1 500人死于心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搏骤停突然倒地。心搏骤停时间如果超过4分钟,人的脑组织就会受到不可逆损害。因此,心搏骤停抢救有“黄金四分钟”之说。
大部分心搏骤停病例发生在商场、地铁站、体育健身场馆等公共场所。目前,国内的许多公共场所均配备有AED设备。如果能正确、熟练地使用AED,可以在危难时刻大大提高挽救生命的可能性。
“救命神器”AED
AED的中文全称是: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急救仪器。它能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通过电击的方式,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电流。当电流经过心脏时,可以中止所有不规则、不协调的电活动,实现“心跳初始化”——让患者的心跳从异常恢复为正常。
数据显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只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救活率只有9%。而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基础上,配合使用AED除颤,可以将救活率提升至38%,即每3位患者中就有1位被抢救成功。
AED的5步操作法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AED在操作方法上略有差异,但是整体来看,其操作难度不高。非专业急救人员可以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即“听它说,跟它做”,便可进行正确操作。
1.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AED
低血糖、癫痫、中暑等问题也可能令人突然倒地,但AED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公共场所发现突然倒地的患者后,首先要判断其基本情况并拨打120。第一目击人应观察和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例如双手轻拍患者肩膀,在耳侧呼唤患者观察有无反应。如果没有反应,用2根手指按压患者的颈动脉,没有脉动说明心搏骤停。
2.开机
如果倒地者符合心搏骤停症状,救助人员应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