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驾驶为生命负责必须远离“药驾”与“毒驾”
由于处罚力度不断提升和相关案件的广泛宣传,我国公众对于饮酒驾车(酒驾)和醉酒驾车(醉驾)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绝大多数驾驶员可以牢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但是,人们对于“药驾”和“毒驾”的认知却相对薄弱。
部分药物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和判断力,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而使用违禁药物——毒品,更是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因此,为了保证驾驶员自身和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必须了解“药驾”与“毒驾”的危害,杜绝这两种行为。
部分药物会影响驾驶安全
“药驾”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后,仍然驾驶车辆的行为。服用某些药物后,驾驶员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下降、头晕困倦、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血压血糖紊乱等药物不良反应,可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生活中,含有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是最为人熟知的,可能引起“药驾”后果的药物。除了藿香正气水外,可能导致“药驾”的药物有7大类,具体包括:
1.含有抗组胺类成分的感冒药
市面上许多感冒药中均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成分。比如,常见的感冒药泰诺(药品名为酚麻美敏片),其中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氯苯那敏。该成分在缓解感冒引起鼻塞、流鼻涕等症状的同时,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造成嗜睡眩晕、头痛乏力、耳鸣和幻觉等不良反应。
与泰诺相似,服用日夜百服咛(药品名为氨酚伪麻美芬片)、感康或感舒清(药品名为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后,也不可以立刻驾车。此外,需要您注意的是,一些常见的用于感冒的中成药如维C银翘片、复方感冒片、感冒灵颗粒,也含有抗组胺类药物氯苯那敏。患者服用这些药物后也会嗜睡、头晕,不适合驾驶车辆。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