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饱和,城市发展的重心正在从新建扩张转向对既有空间的更新与优化,即从 “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阶段。对于建筑师而言,设计任务正在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在一块空地上“从零开始”建设一栋全新建筑的机会慢慢减少。越来越多的项目,转向在已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再利用。
相较于新建项目,改造项目往往牵涉更多层面的判断与抉择。建筑师首先要评估既有建筑的价值和状态:它是否具有历史意义?是否代表典型的时代风格?结构是否安全?空间是否足够?在此基础上,建筑师要选择适当的形式语言,确保新建的部分和老建筑和谐统一。因此,改造往往并非是“替换”,而更像是一场细致的“对话”——在保留与舍弃之间拿捏分寸,在延续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


在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改造类项目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贝克特剧场,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在这个项目中,建筑师没有试图将过去清除,而是让时间的痕迹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用建筑在现实与记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座建筑,一段记忆
巴塞罗那东部的波布雷诺区(意为“新村”),19世纪末是巴塞罗那的工业中心,聚集着大量的工厂、仓库和工人住宅,有 “加泰罗尼亚的曼彻斯特”之称。1934年,“和平与正义”工人合作社在佩德罗四世大街和巴蒂斯塔街的交叉口,也就是今天贝克特剧场的所在地,建造了一栋两层高的建筑。建筑的一楼是杂货店,二楼是咖啡厅兼舞厅,二楼夹层设有活动小组的办公室。工人们的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包含加泰罗尼亚传统舞蹈“萨达那”、台球、国际象棋等。1935年在场地的后方又进行了扩建,扩建部分的一楼用作杂货店的储藏室,楼上则设立了一所小学,供合作社成员的子女就读。

“和平与正义”工人合作社成立于1907年。工人合作社是20世纪初在西班牙广泛出现的一种工人自治组织形式。合作社的功能多样,最开始一般是消费合作社,社员们集资成立商店,为工人提供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合作社的盈利作为社员的退休和医疗保障基金。后来商店逐渐成为工人们的聚会场所,因此很多合作社还会增设文化和娱乐空间。
这栋建筑是由社员们合力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修建完成的。建筑在结构上与周边的工业建筑相似,但细部装饰更为讲究,融入了天花板的花饰、图案多样的花砖、精致的木作和彩色玻璃窗等丰富元素。工人们倾注的热情与心血足以体现这栋建筑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购物和社交的场所,更是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随着经济转型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和平与正义合作社在20世纪70年代遭遇财政危机,虽然勉强维持运作,但最终于1997年宣告永久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