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宝座中,有一类鹿角宝座,造型迥异于常规的宝座,令观者过目难忘。
鹿角八叉,成椅多样
如故00207859这件乾隆时期的鹿角宝座,其靠背、扶手、座面边框及腿足、托泥皆由鹿角拼组而成,相接处以錾花铜活包覆加固。座面为四拼楠木心板,面下髹红漆,有穿带二根。背板开光在象牙随形板心之上有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诗一首:猎获八叉角,良工制椅能。由来无弃物,可以备时乗。讵是仙都遗,从思家法承。夔夔戒倚侧,棣棣慎居兴。休制形犹曲,丰尖柔足征。底须七宝饰,朴素审堪称。落款为乾隆壬午仲秋御题,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下有篆书“几暇怡情”“得佳趣”白文方形印各一。库房现存另一件鹿角宝座与此件造型基本一致, 背心板题诗亦同,惟鹿角形状略有差异。
从乾隆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油木作活计档中的记载可知,现存的这两件鹿角椅应属于当时所制四件宝座中的两件,通过档案,还可以了解到这四件鹿角宝座制作的一个细节,即连接鹿角枝杈的原本是铁鋄金做法金属构件,但呈览之后,乾隆皇帝认为工艺粗糙,对承办人给予了处罚,并将金属构件的做法改为铜镀金錾花工艺。
乾隆帝对此种宝座的样式似乎很满意,之后起码又制作过两件,在乾隆三十年十月十六日,油木作活计档中有记载。
此种造型独特的宝座,因何被制作,又为何制有多件呢。在此,不妨将故宫所藏同类宝座作一检视,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线索。如此件鹿角宝座(故00207861)靠背边框及扶手为整对鹿角构成,背板黑漆边框,内镶楠木心板,其上起线圆光中有阴刻填青乾隆帝《恭咏皇祖鹿角椅》御制诗一首:大狝年年幸塞沙,诘戎深意詟荒遐。虞人惟许献三杀,匠氏因教制八叉。既朴而淳供憩息,匪雕以饰戒奇衺。昭哉白水钦前迹,鄙矣青毡诩旧家。落款为乾隆癸未夏六月御题,即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下有篆书“乾隆辰翰”方形白文印一、“得象外意”方形朱文印一。座面呈三角形,亦为黑漆边框,堵头处装雕云纹紫檀木一块。面心为藤编软屉,下有红漆T字形穿带。腿足亦用整支鹿角,角尖处插入黑漆托泥上镶嵌的象牙短柱之内。
关于此件鹿角椅,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初一日油木作活计档中有记载,从中可知此椅背板原与座面同为藤心,而圆光、线脚、压边等细节的记载,皆与实物相应,可以确认档案中记载的即为此件宝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