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暴雷后,风波席卷全国。
石涛和段磊都是北京一家普通房企的员工,受风波影响,他们被公司不停拖欠工资。直到有一天,石涛听说段磊已经被欠薪了27万。而且,为了家庭,段磊决定铤而走险。
以下是石涛的讲述:
年景惨淡:欠薪成为房企常态
段磊喝完杯里的最后一口白酒后,掏出了自己的手机,摆到桌上。我拿起手机,页面是淘宝购物车,购物车置顶了两件商品,一个是水果刀,另一个是骑行头套。
“啥意思?”我问他。“要钱,我要去绑架李辉的儿子,他家的位置我熟。”“疯了?这种事是入刑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对付这样的人,劳动仲裁一点用没有。”段磊说完,把头埋了下去。
当晚分别时,我看着他落寞的身影,心底涌起了阵阵酸涩。“回去啥打算?”在辗转的地铁里,我发微信问他。“先离婚,离了去要钱,我倒要看看,27万重要还是李辉他儿子重要。”我没再回复。段磊离职,公司欠了他27万。我还在这,但已然连续五个月没发工资,加上之前拖欠的,欠账数也到了10万。
我叫石涛,2022年9月,我来到这家公司,段磊与我同期入职。办手续的时候,办公室主任签完劳动合同,组织我们新员工观看了一段视频。视频开头,一个中年男人坐在椅子上自我介绍:“我是李辉,来自北京,我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清华大学博士、学者、设计公司老板、房地产商……”
视频结束,人事略带骄傲地说了一句:“这就是我们的老板。”
繁多的标签,把我们入行几年的建筑人唬住了,毕竟标签越多,代表着能力越大。
但我们都没想过,摊子越大,也就意味着风险越大。公司如今的财务危机,现在细想起来,其实早有征兆。
因为建筑行业项目周期长,尽管2022年行情明显颓势,我们还是有不少工作可做,这些多半都是疫情前接的活。我入职之后,能解决大部分工作问题,肯加班吃苦,安全度过了试用期。段磊比我更拼,进入新公司的第一个月,他基本天天加班,甚至为了出图,在十月一日的前一天,还加班到了凌晨三点。
同期来的施工图专业同事就没那么幸运,九月才入职,十一月便居家办公。居家办公的第一个星期,他就被开除了,卡着试用期,公司不用赔偿。说实话,我当时很难共情,我单纯觉得他是因为能力不够才落得如此下场。毕竟居家办公之前,项目负责人曾多次对他绘制的图纸表达不满。
年底复工,听到同事们私下议论,我才知道真相是:项目减少,公司节约成本减员,没过试用期的他成了牺牲品。我校审他曾经画过的图纸才发现,他的正确率比在职的施工图设计师都要高。
但我心里没有更大波动,财务吃紧是行业常态,起码裁员的大刀还没落到正式员工身上,我仍处于隔岸观火的状态。
2023年春节来临之前,我被派到了前门胡同做四合院修缮改造工程,公司已经拖欠了一个月工资。同行的女同事已经被拖欠五个月工资,吃饭时她碎碎念着,“我要找他们要钱!”
年关将至,手里却没钱回家过年,她越说越气,甚至骂了起来。回公司的路上,她又自顾自地安慰自己:“行业就这样,没办法。”
以至于最后,她的要钱短信变成了这样:“李总,能发点工资吗?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这也过年了,求求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