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道闪电劈向哪里
二○一九年秋天,我和李苇子同届入人大的创造性写作专业。初到北方,一切都是新奇的。银杏含金色暗火,柿子从高处摔下泥香。再过一段日子,枝叶落尽,光裸的细干直挺挺朝向天空。每周课时并不多,下课临近饭点,同学们就在学校里聚餐。我们班几乎都是I人,但私下相聚,总能在相对松弛的状态。我们畅想下学期出国旅行,近至东南亚,最远想到过去阿根廷——尽管我们并未当真,但遐想亦引人欢乐。
第二年,我们开始上网课。在悦然老师的小说创作课程上,我第一次读到苇子的小说。那篇小说写一个年轻女人在火车上的奇遇,从火车骤停开始,车厢内的节奏逐渐走向失序。时间似乎凝固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横截面。混乱之际,一些难以面对的往事像被重新呕吐出来似的,带着某种强迫性,重新浮现在她的眼前……小说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开头他写到女人带了一本克莱尔·吉根的《南极》(尽管小说中没有提到书的名字),并概述了同名篇,写到这是一个“极低般阴冷的故事”之后,便把未尽的困惑留在了女人的感觉之中。这样的装置,暗示了日常生活下藏着令人惊悚的谜底。那篇小说后命名为《临时停车》,在《当代》杂志上发表。
读到李苇子的近作《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已经又过了五年。日月如梭,我们的趣味、积累乃至人生难以言说的遭际又变化了不少,但依然有留存不变的部分。《我该把你放在哪里》延续了李苇子所擅长的风格:以日常生活的小切面为支点,撬动其背后绵延至整段生命的影响效应。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