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存傲骨, 道场见衷肠
作者 郭新民
发表于 2025年5月

蛇年正月初十午后,泡一壶浓茶,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舒爽惬意,一边品读建宏先生为其师尊写的《把酒春风唤大士》。

好帖吸睛,奇文共赏。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篇满含深情厚谊的悼文,领略了门人对石山先生极为翔实的介绍与非常精辟的评价。建宏先生文笔婉约,文辞生动,文风典雅,堪称对石山兄悼文之力作典范!这是和着血与泪凝成的结晶,是怀瑾握瑜的真诚倾诉。我读得泪眼婆娑,心魂难平,在蛇年第一次唏嘘不已,老泪纵横。

达人化鹤,挚友同忆。石山兄因病不幸辞世,我当时正参加《十月》组织的一个重要活动,怎么也来不及返并赴吊,送他最后一程,这成为我心心念念不可弥补的一个遗憾。当时,我即兴为他诌了首七律《悼张石山先生》:“文坛栋陨地天哀,傲骨嶙峋化鹤徊。世上从来悲翘楚,人间自古泣英才。千秋健笔彰风雅,百代华章荡雾埃。文曲星光凝紫气,悲歌纵酒寄蓬莱。”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人与人相识相交,都讲个缘分。我与石山兄有缘相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写小说,我写诗歌杂文,时日不短,偶有交集。因我长期市县就职,不在省城工作,每每见面,毫不敷衍,相聚甚欢。因为有作协牵挂,因为南华门东四条那些陈年旧事牵扯,因为数度一同出席省上和全国文代会作代会,我们可谓君子之交,相敬如宾,凡有饭局酒宴,也都让他占尽了风头。

古人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石山兄给人的第一印象:胡子拉碴,衣着零乱,抽烟喝酒,不修边幅,笑里带憨……而你一旦与他贴近,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与经多识广,那满腹经纶与口吐莲花,会让你惊艳与感叹;如果你认真品读过他的美文与大作,你就不得不为之折服。张石山是三晋文坛一支伟岸挺拔的巨笔!

明朝杨继盛有名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石山兄骨子里有这种劲道。他是三晋大地新时代文学晋军的代表,既当过大刊主编,又当过专业作家……他曾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挥舞着一把太行山典型的大镢柄,硬生生闯进了当代文坛的大门。从小说《镢柄韩宝山》发表获奖,到他调入山西作协后漫长的笔耕生涯中,一直以丰产盛产佳什篇章而著称,先后有近千万字的各种各类作品专著发表出版,呈献于文坛艺苑。比如中短篇小说集 《镢柄韩宝山》《单身汉的乐趣》,长篇小说《兄弟如手足》《攻城》《清明无战事》等,诗集《永远的三月》,散文随笔集《爱河之源》《都市的咒语》 《叙述的乐趣》,长篇纪实文学 《商海炼狱》《洪荒的太息》,影视文学剧本《晋文公》《吕梁英雄传》等等,可谓著作等身。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