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中探寻希望
作者 文德芳
发表于 2025年5月

非虚构《长城小张》,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赵瑜新近推出的又一沉浸式采访之作,刊发于《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非虚构”专栏,读罢我当即在本期杂志微信公众号节选的文章后留言写出了点滴阅读感受,我在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分别写道——

作者赵瑜对作协大院打工的、来自山西省最北部长城乡荒僻小村的农民张选,进行近二十年的关注,与书写对象同在现场、面对面,并跟进其生活、工作、困境等,进行感知、感受、细察,从而为普通人物张选立传、发声……

作者带着问题意识和时代意识去挖掘创作主题,让普通农民张选的形象成为时代的一个群体、一个意象或一幅肖像,通过他的生活经历窥见一个时代、一个群像。这是作者带着时代意识、问题意识关注一代进城打工的农民的生存境遇,进而书写的一个范本。张选的经历背后,流淌着作者感情的河流,并从采写、展现、思索张选的生存状态中,发现了一般人未发现的洞见,这是最能吸引读者的非虚构《长城小张》最终的内核,也最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令人从平凡中探寻到希望。

确实,为张选立传,也是作者透过一粒沙子窥看世界的方式,呈现出一个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如何纠缠而意味深长的故事。赵瑜的《长城小张》之所以动人,并不仅仅因为它书写了一个普通人的经历,更因为它让那些被忽视的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戏剧化、传奇化的叙事方式占据主流,而赵瑜的非虚构写作,则让我们重新关注那些真实的、没有被修饰的生活。

张选从小生活艰辛,曾在牛马河村集体化的背景下与家人共苦,早早便体验到生活的残酷。改革开放后,他离开家乡,踏上到太原务工的道路,在砖窑厂、建筑工地、炼铁厂、啤酒厂、木材厂辛勤劳作,试图改变命运。多番挣扎,最终得太原一个胡同中立足。张选的打拼、生活既是一个普通农民工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城乡发展、身份转换和时代变迁中普通人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赵瑜在报告文学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在《寻找黛莉》中,他以柔和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展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展示出时代历史的风云际会;而在《革命百里洲》中,他又将个人命运与革命历史紧密相连,呈现出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记忆。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但都体现了赵瑜始终坚持的报告文学写作的孜孜追求——深入生活、注重细节、关注被边缘化的群体,以及对社会变迁中复杂人性、生存状态的敏锐洞察进行文学性的表达。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