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
晋北崇山峻岭的晨雾还未散尽,杨晓阳攥着检测报告的手指节发白。最新批次的火箭发射架基座,抗压强度比设计标准低了23%。这不是误差,简直是谋杀。
他转身望向墙上褪色的“质量就是生命”标语,师傅王国栋担任质检科长的二十三年里,这六个字的金漆从未剥落过分毫。而现在,那些崭新的不合格品正裹着油纸,像等待腐尸的蛆虫般堆在成品库角落。
“杨科长,这批货明天就要发往西北试验场。”生产主任老辛递过验收单时,食指在签名栏上重重叩了两下。杨晓阳瞥见着对方袖口露出的金表链,突然想起上周夜班时听到的传闻——厂里新到的特种钢材,体积和数量均符合要求,但重量差了一半。
更衣箱里洗得泛白的工作服还带着师傅的气息。半年前那个黄昏,杨晓阳的父亲,肝癌晚期的离休老干部,在杨晓阳和师傅王国栋的搀扶下,硬撑着来到山洞厂房门口,用枯枝般的手指着旁边山涧的那股清泉,说:
“当年,基建工程设计部门提供了三个备选厂址,第五机械部老领导,专程……从京城连夜赶来,亲自确定奠基厂址……”
停顿一下,老父亲继续:
“三个点相距上百公里。一大早吉普车翻山越岭,大半天时间……老首长不满意看过的……太阳快落山,来到这……一眼看中了这里,老首长说,就因为这股清泉!”
父亲转过头,攒足力气,看着杨晓阳:“中国军工吃得下千难万苦,就是不吃歪门邪道那一套!”
老人浑身颤抖,浑浊的眼珠突然迸出精光:
“现在这帮蛀虫,敢在钢材上做手脚!”
杨晓阳摸出钥匙打开档案室铁门,潮气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山西文学》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