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企鹅回家
作者 Vivian
发表于 2025年5月

当墨尔本市区渐行渐远的水泥森林在后视镜中褪成浅灰的剪影,咸咸的海风从打开的车窗吹进来,将“都市气息”一扫而光。莫宁顿半岛的桉树林在B420公路上投下斑驳光影,偶尔闪过的牧场里,鸸鹋正低头觅食。在这个澳大利亚普通的早晨,我们踏上了前往菲利普岛的旅程。这个距离墨尔本仅仅100多公里的小岛,是莫宁顿半岛和西港生物圈保护区的一部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认定的特定区域之一。

圣雷莫的“鹈鹕同款”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并不枯燥,车窗外景色宜人,随着距离菲利普岛越来越近,各种动物尤其是鸟类也逐渐多了起来。圣雷莫大桥是通往岛上的唯一桥梁,不过我们并没有急着登岛,在桥头的码头附近就有一个观鸟区,每天上午11点左右,野生鹈鹕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沙滩,它们看似悠闲地踱步,其实早已迫不及待。每天12点,附近的渔民合作社会有工作人员给它们喂食,穿着蓝色围裙的工作人员刚刚来到沙滩上,这些鹈鹕便一窝蜂地围了上来,它们张开巨大的喙,眼睛死死地盯着工作人员手中的鱼。

圣雷莫大桥
圣雷莫大桥横跨在菲利普岛与维多利亚州大陆之间,位于岛的东侧,全长 640 米。这座桥是通往菲利普岛的唯一桥梁,也是岛上的地标之一。

当地渔民与这些鹈鹕的羁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1985年,当地的一位渔民将不需要的鱼的边角料,投喂给了岸边的一只鹈鹕,这个消息很快在“鹈鹕世界”传播开来,第二天就有好几只鹈鹕前来“碰碰运气”,于是这种投喂关系便逐渐延续下来。鹈鹕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每天中午11点到12点便准时等在岸边,看着它们“嗷嗷待哺”的样子,工作人员都不好意思偷懒。久而久之,这些鹈鹕就成了圣雷莫码头的景观,也成了附近餐厅最好的广告——毕竟这里的炸鱼薯条使用的是“鹈鹕同款”的鱼肉。

几度更名,变身“菲利普”

连接圣雷莫大桥的是一个名叫纽黑文的小镇,小镇的西北方是一个名叫丘吉尔岛的离岛,这里是个历史悠久的农场,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农业设施和建筑。在这里可以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尤其是传统的剪羊毛活动,让人瞬间回忆起小学音乐课中那首名叫《剪羊毛》的歌曲。位于岛中心区的考拉保育中心(Koala Conservation Centre)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考拉栖息地之一,这些小家伙对全年龄段的人们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看着它们慵懒地趴在树枝上,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想把它们抱在怀里“撸一会”。

菲利普岛原本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库林族的领地,他们将这座岛屿称为“海豹栖息的地方”。因为在岛屿西南部的海豹岩(Seal Rocks)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澳大利亚毛皮海狮(Australian Fur Seals)栖息地。不过,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这个贴切的名字成了历史的尘埃。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5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