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的维也纳,天蓝得耀眼,阳光如金色的丝线般从树叶间穿过,洒在茵茵的绿草上。美泉宫如同迷宫般的花园依旧美丽壮观,而再次来到这里的我却并没有向繁花深处走去,而是沿着沙漠馆右手边一条不起眼的碎石子路前行。



这条小路与美泉宫花园宽敞的林荫道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至于我上一次来到这儿时完全没有探索的欲望,回去之后才知道,小路的尽头是仍在运营的最为古老的动物园——美泉宫动物园。这次重返维也纳,我专程来到美泉宫,为的不再是华丽的宫殿和精美的花园,而是直奔上一次被忽略的传奇动物园。
帝国亭的“告白”
美泉宫动物园的格局就像一个缩小版的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动物园以一个圆为中心,道路呈辐射状向外延伸。只不过戴高乐广场的中心是凯旋门,而美泉宫动物园的中心,则是一个洛可可风格的八角亭。这个亭子名叫帝国亭(Imperial Pavilion,也被称为皇家亭或帝王阁),这座亭子1759年完工,是美泉宫动物园的创始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Francis I)为他的妻子奥地利女大公(兼任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哈布斯堡家族的玛丽亚·特蕾莎(Maria Theresia)设计的。如今,这座亭子成了动物园的标志,也是整个动物园历史的见证者。帝国亭的亭身是淡黄色的,上面遍布着繁复的雕刻,绿色的屋顶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清新中透着皇家威严。

来自洛林公国的弗朗茨一世曾在法国和意大利接受自然科学的熏陶,这也是他修建这座动物园的初衷。1745年,他委托设计师在美泉宫修建这座动物园时,就向设计师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动物园不应该只作为展示权力、让贵族猎奇享乐的消遣场所,更应该成为“丈量自然的标尺”。设计师完美地领会了弗朗茨的意图,人们普遍认为,以帝国亭为中心的圆形道路象征着理性的中心,而放射性的道路则是隐喻着自然的秩序。
这种将自然史研究与园林艺术结合的理念,让美泉宫动物园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实践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