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尼西亚偏远的西巴布亚地区是神秘的科罗威人(Korowai)居住地。科罗威人是普通人想象中最完美的人类学研究对象,足够隔绝,群体只有几千人,文化足够神秘(主要使用石器工具,而且在无法证实的传闻中,是世界上少数保有食人传统的群体)。这就是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鲁珀特·斯塔时(Rupert Stasch)的长期田野调查地点。那么,斯塔时写出的是猎奇又惊悚的冒险式民族志吗?



这取决于人类学家想要在田野调查和写作中实现什么。斯塔时的愿望,在于通过人类学写作做出更广泛的理论突破,为社会学和哲学思辨都贡献一份丰富和引人入胜的民族志叙述。斯塔时长期的研究兴趣在于社会关系如何被呈现,以及如何在将社会联系作为基石的人类学领域研究相异性(斯塔时主要用otherness和alterity这两个术语)。
科罗威人:以相异性作为社会联系的基础
所谓相异性,简单来说就是体验到不同或相斥。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社会是怎样由各种关系的联结生成和演化的。对相异性的研究是对构成社会或社会关系的这些联结的本质的思考。《相异性社会:西巴布亚地区的亲属关系和哀悼》(Society of Others: Kinship and Mourning in a West Papuan Place)一书就是斯塔时长期努力的结晶。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就是科罗威人以相异性作为社会联系基础的模式。而且斯塔时强调,对相异性的重视和反思是科罗威人自身常常经历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己构建社会关系的过程,而绝不仅仅是人类学家用在他们身上的叙事。

科罗威人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就体现出非常有意思的特点。约有4000名科罗威人分散居住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低地森林中,位于新几内亚中部山脉以南、距离阿斯马特海岸线100多公里的内陆地区。每户人家平均每年建造一处以上新居。这种速度部分是由于支撑房屋的树干和梯杆因当地气候容易腐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