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肺成像助力肺癌筛查
作者 张高立
发表于 2025年6月

肺部作为人体的“气体交换站”,承担着维持生命运转的关键任务,保障我们能够持续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肺部虽时刻不停歇地工作,却十分脆弱,对病变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并且由于其位于胸腔内部,周围结构复杂,使得早期病变不易被察觉。鉴于此,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开发出诸多用于 “洞察” 肺部状况的技术,像X射线检查、超声诊断、CT 扫描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认识其中一位堪称 “先锋卫士” 的得力助手 :CT 肺成像。

什么是CT 肺成像

CT肺成像,即计算机断层扫描肺成像,是重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手段。与传统X射线二维成像不同,它借助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从多角度对肺部进行精细“拍摄”。传统X射线似平面照片,易忽略细节,CT肺成像则将肺部“切”成薄片成像,再经计算机重组为精准三维图像。其原理基于不同组织对X射线吸收程度有别。X射线穿过肺部时,肺组织、血管及病变等吸收量各异,探测器捕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计算机复杂算法运算,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相比传统胸部X射线,CT肺成像能清晰呈现小于1厘米的微小病变,极大提升了肺部疾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如何依据CT影像特征发现肺癌迹象

肺癌在CT影像上常常会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肿瘤大小是判断肺癌可能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而言,直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直径小于5毫米的小结节,大部分为良性,可能是过往炎症留下的痕迹;当结节直径超过1厘米,尤其是达到2厘米以上时,就需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恶性肿瘤的形态往往不规则。正常肺部组织边界清晰、形态规整,而肺癌病灶边界常模糊不清,如同被水晕染开一般。部分肺癌还会呈现分叶状,就像把几个大小不一的球体勉强拼接在一起,边缘有明显的凹凸。若结节或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出现低密度的坏死区域,就像一块面包中间有了空洞,这很可能是癌细胞生长过快,内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组织坏死。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