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阻击“温柔的杀手”
作者 张佳 马军伟
发表于 2025年6月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女性子宫内膜的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宫体癌,多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癌症之一。由于子宫内膜癌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因此也被称为“温柔的杀手”。通过加强对其早期症状的认识,了解该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年龄、绝经时间、雌激素水平、遗传、特定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子宫内膜癌高发于50~59岁的女性群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有研究显示,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2岁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更高。长期应用外源性雌激素的人群,生殖内分泌疾病和卵巢肿瘤患者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子宫内膜癌有遗传倾向,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被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也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疾病早期“信号”

在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症状。具体表现为: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出血,未绝经女性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增多,分泌物颜色、气味或量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下腹部疼痛或不适。如果癌细胞侵犯膀胱,患者还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的情况。

由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症状轻微,很多患者会将其误认为是月经不调、阴道炎症等,不能予以充分重视而错失治疗良机。建议女性朋友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切勿自行用药。

筛查方式

对于子宫内膜癌,主要筛查项目为经阴道超声检查、盆腔磁共振检查、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医师可以了解患者的子宫内膜及肌层结构,初步筛查患者患病的可能性,了解病灶情况,明确病变大小、位置、范围等信息。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医师可通过诊断性刮宫手术和宫腔镜下活检明确诊断。

得了子宫内膜癌,

必须切除子宫吗?

1.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子宫内膜癌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辅以放疗、化疗等手段,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子宫是独立的器官,可以完全切除,对于其他脏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早期病灶局限于子宫腔内,不侵犯其他脏器。所以,对于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切除子宫及其附件后,术后康复效果通常良好。

但是,子宫内膜癌晚期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因年龄等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或不宜手术的患者,只能选择放疗或化疗等保守治疗方式。

2.部分有生育意愿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尝试保留子宫

子宫是孕育新生命的器官。对于有强烈生育意愿、年轻、处于疾病早期患者来说,如果满足相关条件,可以考虑保留子宫。根据《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具体条件包括:患者年龄≤40岁,有强烈的生育愿望;病理组织类型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阳性表达;影像学检查证实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无孕激素治疗禁忌证等。

针对这类想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口服大剂量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以促使子宫内膜癌变逆转。一般情况下,用药12周可起效,治疗6个月以上可完全缓解病情。无法耐受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者,可使用曼月乐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曼月乐环可持续向宫腔内释放孕激素,达到与口服孕激素相似的效果。使用曼月乐环可能造成点滴出血、月经稀发甚至闭经、性交不适、乳房疼痛等不良反应。不过,大多数人“磨合”一段时候后,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病灶较为局限者,可经宫腔镜下切除病灶组织,联合孕激素治疗。

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可以顺利受孕吗?

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受孕率和足月妊娠率较低。这类患者经过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病情得到完全缓解后,应尽快进行孕前检查,在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助孕方案,采取助孕措施,比如监测排卵、诱导排卵、人工授精等。

患者顺利受孕后,在妊娠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监测自身营养状况、妊娠期代谢系统相关并发症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在分娩后,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经评估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在生育后应切除子宫,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没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应严密监测病情。

预防建议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建议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低盐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吃动平衡,有助于预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人群应及时减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尽量戒烟,限制饮酒量。较大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增加患病风险。女性朋友平时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此外,切勿滥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药物或保健品,以免增加患病风险。

2.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保证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女性朋友应关注自己的生殖健康,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女性患者以及绝经后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发人群,应提高对妇科检查的重视程度。存在月经不规律、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绝经延迟等症状的女性,应及时就医。有子宫内膜癌家族遗传史的女性,可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适当措施。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