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中毒事件擒凶
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的王某及其亲属在9人聚餐时,食用自制的“酸汤子”(将玉米发酵、研磨制成的粗面条样食物)引起食物中毒。虽然中毒者被及时送往医院,但遗憾的是,最终抢救无效,9人均死亡。
经调查,本次致人死亡的“酸汤子”,相关制作食材已经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之久。对剩余“酸汤子”和死者的胃液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米酵菌酸含量严重超标。这是一起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可怕的椰毒假单胞菌
椰毒假单胞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温度37℃,pH值5~7的弱酸性环境。椰毒假单胞菌本身不致命,但它在适宜环境下会产生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耐热性强,毒性可致命。有研究表明,使用120℃的沸水持续加热1小时,米酵菌酸仍然能保持较强毒性。目前,临床对于米酵菌酸没有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致死率高达40%~100%。
如果人误食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毒素会迅速损害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在中毒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全身症状,多表现为皮肤黄染、皮下出血、意识不清、惊厥抽搐等。严重者会发生休克、昏迷,甚至是死亡。
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食物
椰毒假单胞菌喜欢温暖且潮湿的环境。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较多,很容易形成有利于椰毒假单胞菌大量繁殖的湿热环境。食物在采摘、加工、储存环节均有可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如果条件适宜,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在食物中快速繁殖,产生米酵菌酸。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