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超重人群不应被“体重污名”影响直面问题、健康减重的实用建议
作者 雷蕾
发表于 2025年6月

27岁的小冯是一家企业的公关专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她经常加班、吃外卖,没有时间运动。入职前,身高1.7米的小冯体重为60.5千克,身材匀称。入职3年后,小冯的体重飙升至80千克。

体型的变化让小冯感到焦虑。同时,有些客户因为体重,对她的专业能力产生怀疑。有客户曾当面对她说:“做不好体重管理的人,工作的专业水准和执行能力也有问题。”这让小冯很伤心。于是,她通过极端节食减重,然后又通过暴饮暴食排解压力。在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小冯逐渐出现了抑郁倾向。

现实生活中,不少超重、肥胖人群因为他人的偏见而降低自我认同,不仅无法顺利减肥,还进一步伤害了身心健康。那么,深陷“体重污名”者该如何走出阴影的笼罩?怎样做才能科学减肥呢?

“体重污名”可能让肥胖者深陷泥潭

简单来说,“体重污名”指个体因超重或肥胖而承受的贬低性、侮辱性的评价和负面刻板印象。比如,有些人认为肥胖者自制力差、好吃懒做、缺乏意志力等。

“体重污名”会对超重、肥胖人群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会将外在的歧视、偏见逐渐内化,降低自我认同甚至是出现自我贬低——对自己的体型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同时,“体重污名”也会影响超重、肥胖人群对体重的正向管理。研究显示,承受“体重污名”的人群会刻意减少身体运动,尤其是规避在公共场合进行运动,并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去化解心理压力。这会令肥胖患者陷入越来越胖的泥潭。

“体重污名”是怎样形成的?

1.来自网络的“体重污名”

社交媒体上“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和“肥胖等于不自律”的错误认知,会影响人们对于体重的认知,放大体重焦虑。部分人通过网络,用不正确的观点批评体重超标人群。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