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运动猝死的6个“报警信号”
作者 姜君炜
发表于 2025年6月

运动猝死的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很多人认为,运动猝死是职业运动员才有的“专利”,运动是导致猝死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普通健身爱好者,尤其是有心脏病等基础病的运动人群,同样存在运动猝死的风险。绝大多数情况下,运动属于“诱发因素”,而非猝死的根本原因。

运动猝死——隐藏在活力背后的致命风险

根据具体原因,运动猝死可分为心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猝死。部分猝死者以往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明确诊断,但心、脑已存在病变因素。剧烈运动可刺激发病并导致死亡。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异常引起的猝死,比如运动者罹患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剧烈运动可突然大幅增加心脏负荷,使患者猝死。脑源性猝死是脑部病变引起的突然死亡,比如运动者本身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剧烈运动令脑血管破裂,运动者因脑出血而死亡。此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也可能引起猝死。

在所有运动猝死的原因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以上。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心源性猝死6个关键预警信号。若能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并采取应对措施,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信号1.异常胸痛

胸痛是心源性猝死前最常见的预警信号,约有一半的心源性猝死病例在猝死前出现过胸痛症状。但是,这种疼痛往往被误认为是运动后的“正常反应”或被简单归咎于“岔气”,可能导致患者错失救治良机。

典型的心源性胸痛具有以下关键特征: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后方,范围较广(约手掌大小)。胸痛伴有压迫感、闷胀感或窒息感,而非尖锐的刺痛,患者常感觉“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这种不适在运动时加重,在休息后缓解,会反复发作。

有些患者表现为非典型胸痛,疼痛感放射至左肩、背部、下颌甚至上腹部,容易被运动者误认为是肌肉拉伤。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