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药”为啥能止痛
不少人发生疼痛,如头痛、牙痛、肩颈痛、腰痛时,会自行购买、服用止痛药。芬必得(商品名,药品名为: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泰诺林(商品名,药品名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属于非处方药,购买容易、服用方便,缓解疼痛的作用也很明显。那么,止痛药为什么能够缓解疼痛呢?发生疼痛后,不辨明病因就自行用药安全吗?
常见镇痛药的作用机理
止痛药准确来说应称为镇痛药。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临床常用的止痛药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为患者减轻疼痛。
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以及阿司匹林等。当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出花生四烯酸,这种物质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使体温升高,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并降低疼痛阈值,让身体感到疼痛。
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复方制剂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有效抑制人体内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合成,让疼痛阈值始终保持在相对正常水平,最终达到减轻炎症和止痛的效果。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缓解与炎症相关的轻度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痛经等。
2.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
根据相关临床指南,对乙酰氨基酚的抗炎作用轻微,因此不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环氧合酶-2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对体温调节中枢发挥作用等,一定程度减轻疼痛。该药常被用于缓解发热、头痛、骨关节痛等非炎症性轻中度疼痛。
3.阿片类镇痛药通过阻断痛觉信号来减轻疼痛
芬太尼、哌替啶等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阿片受体结合并激活阿片受体,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