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大疼痛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虽然多数情况下口腔溃疡具有自限性——不用药也能自行痊愈,但是,溃疡造成的疼痛感会对患者说话、吃饭产生影响,让人苦不堪言。有些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病——旧的溃疡刚愈合,新的溃疡又出现了。那么,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样做能预防该病的发生呢?
病因不是“上火”
那么简单
在传统观念里,口腔溃疡是“上火”导致的。但实际上,诱发口腔溃疡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明确病因,才能做好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1.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力过低是诱发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特定疾病、负面情绪、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令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溃疡。
2.营养因素
膳食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导致口腔溃疡。日常饮食营养不全面,摄入的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铁、锌等营养素不足,可降低口腔黏膜的修复能力,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
3.局部创伤
人类的口腔中有上百种细菌。如果口腔发生创伤,如咬伤、烫伤,会让这些细菌有可乘之机,引发口腔溃疡。
4.激素作用
激素水平波动也是诱发口腔溃疡的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女性在月经期前后,由于体内孕酮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因此,20~30岁女性是口腔溃疡的高发人群。
5.某些疾病影响
单纯疱疹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可引起口腔黏膜水疱和溃疡。此外,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病变和神经末梢损伤,降低伤口愈合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口腔黏膜更容易发生溃疡,而且,愈合时间也比健康人群更长。
典型症状
口腔溃疡的临床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黄、红、凹、痛。“黄”指溃疡表面多为黄白色;“红”指溃疡周围有一圈充血红晕;“凹”指溃疡表面呈凹陷状;“痛”指溃疡处有明显疼痛感。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