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理、调营养给老年卧床患者健康与体面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来说,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出现心理问题,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而心理问题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家有长期卧床老年人的家庭,采取以下实用建议来照顾他们的“心”和“食”,有助于提高其营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体面地生存,高质量地生活。
老年卧床患者容易出现
负面情绪
长期卧床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孤独、烦躁、绝望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可能进一步降低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孤独感
患者的肢体活动受限,只能长时间躺在床上,无法接触外部环境,社会交往活动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社交圈逐渐缩小、社交互动逐渐减少,会产生一种“被遗忘”“被孤立”的感受。
2.烦躁不安
由于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上以下因素:如担心自身病情加重、卧床后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生活方式改变、人生进入倒计时的无力感等的影响,患者容易变得紧张、烦躁,甚至出现长期失眠等问题。
3.恐惧、绝望
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肢体功能丧失或缺损,可能对未来感到恐惧、绝望。部分患者可能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不愿意接受治疗和护理。
4.自卑、内疚
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部分患者会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负担”,从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内疚感。
多措并举守护心理健康
卧床老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障碍,是生理不适、个人心态消极、缺少亲友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想要守护老年卧床患者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干预。
1.创造温馨舒适的卧床条件
家属应根据患者的喜好和个性化需求,尽量为其创造一个舒适、整洁、便利的环境,能让患者的身心更加舒畅。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