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健康的“维保”攻略
嗓音被称为人的“第二张面孔”,在日常交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声带等直接参与发声的器官罹患疾病,长期保持嗜烟喜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年龄增加等因素,可导致声音嘶哑、音调变化、发声困难等嗓音问题。如果将嗓音比作一件“产品”,日常需要做好“保养”“维修”工作,才能让您清晰、响亮、畅快地表达自我。
做好“保养”,预防损伤
1.科学发声
(1)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对于经常用嗓者,如教师、主播等职业人群,有必要进行专业的发声训练,即腹式呼吸发声法。发声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一般人说话仅使用声带肌肉,很容易导致疲劳。腹式呼吸发声法则是调动横膈膜与腹部肌肉控制气流来进行发声,可以减轻声带的“工作压力”,减少罹患嗓音相关疾病的可能性。
正确做法为:吸气时腹部缓慢扩张,呼气时腹部回落,同时有意识地利用腹部肌肉控制说话。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在腹式呼吸的同时,进行唱歌训练,提高自己对声音的控制能力。
(2)嗓音正式“上岗”前,让口、舌、喉“做早操”:舌头贴着牙齿顺时针、逆时针各打10圈,每天做3遍。双臂自然向上舒展,一边扩胸,一边打哈欠,练习15次。双手叉腰,以中等音量发出“啊”和“咦”的声音。练习要尽量拉长音,每次发音要将气息尽量拉长。以上训练可以放松口腔肌肉,避免声带紧张,减少嗓音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3)控制用嗓时间和发声大小:长时间用嗓人群等应控制用嗓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应休息至少10分钟。教师等职业群体可适当使用扩音设备,以减轻声带负担。同时,在授课环节,可用讨论等形式减少声带的“工作压力”。
(4)改掉“清嗓子”的习惯:当嗓子有不适感时,有些人会用短促咳嗽等方式来“清嗓子”。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健康》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