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网红争议风暴,流量漩涡中的“恶犬”困局
作者 飞天小豚
发表于 2025年6月

潘宏是一个以暴力驯犬闻名的网红,在短视频平台上有超过1600万粉丝,他拥有一所狗界“KK园区”,无数狗主人主动将狗送到那里,期待在潘宏的威慑下,获得一只听话、乖巧的宠物。

然而今年1月19日,潘宏团队直播给小狗艾特洗澡时,艾特突发疾病不幸去世,此后舆论迅速发酵,其过去驯犬过程中暴力的一面被发掘出来,引发大众对其虐狗的声讨。本刊记者走访了潘宏的团队、狗主人和粉丝们,发现潘宏的走红,仰赖一种共同的社会意识——暴力和管教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而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核心是等级和服从。潘宏团队这种违反现代动物行为学研究的驯养方式,却因为其在镜头前表现出的残忍刺激和戏剧效果,在互联网上获得了极高的流量,直到遭遇流量的挟制。

白城的新产业

吉林白城的名字源自蒙古语“查干浩特”,意为白色之城。白城缺少大型产业,旅游资源也比较匮乏,城里没什么景区,而知名的大安嫩江湾旅游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分布在下辖的几个县里,所以经济一直没有很大起色。

在白城,狗或许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城市标志——去年,这里诞生了一个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1600万粉丝的驯犬网红——潘宏。关于潘宏从普通农村小伙变身顶流网红的传奇财富故事,已经传遍了白城的大街小巷,而他的据点,白城北部的大青山村,现在也成了一块“福地”——去年因为潘宏的走红,这个人丁稀少、严重老龄化的村庄竟然新建了几间狗粮工厂和驯犬园区,每天都有“威风的大皮卡”排队进进出出,拉着成千上万包“增肌壮骨牌”狗粮,发往全国各地。

在村民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潘宏团队的二把手“老叔”——王闯。他今年43岁,在潘宏团队中主要负责照看园区的狗,为狗做直播、拍段子。视频中王闯常常戴着厚厚的皮草帽子、穿着貂皮袄子,打扮得像动画片《熊出没》里那个虎头虎脑的老猎户。现实中的王闯一米七左右,皮肤黝黑,宽脸肉下巴,零下的天气只穿了薄纸似的连帽防风服,脚踩运动鞋,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他用东北人特有的口吻招呼我:“进屋里唠吧。”

潘宏出生于1995年,从小一直叫王闯“老叔”,两人在大青山村是门挨门的邻居。在王闯眼里,潘宏从小机灵,潘宏2016年退伍后到城里打工,“安过监控、在工地做过力工,啥都干”,但每份工作都干不长。不久,潘宏又回到了家里,跟父亲干起了小型犬繁殖的生意。那几年,全国宠物产业规模正以每年10%的增速迅速扩张,养宠家庭超过5000万户,天猫和京东纷纷入局活体宠物交易,潘宏的父亲也加入了这个产业链。

2017年,潘宏结婚。王闯回忆,这之后潘宏开始琢磨创业,注意到市面上狗粮价格偏高,便自己找工厂生产,并在快手上开了个账号,让王闯和他一起拍段子、卖狗粮。但账号经营了约七年,也只攒了一万多个粉丝。

流量之路

伴随着怒吼,潘宏手持铁棍、高尔夫球杆出场了。他总是开着豪车去接狗,背景音乐放着节奏感很强的蒙古语说唱;驯狗时,潘宏喜欢戴上大金链子,穿上镶金纹的西装,每一次转场总会发出暴躁的咆哮;在视频结束的时候,他会将头向后一靠,很拽地喊出一声“撤”。

这是2023年下半年,潘宏转战抖音后,最具标识性的视频形象。王闯评价,潘宏脑子很活。这套浮夸但独特的表演方式是他根据流量反馈摸索出来的。视频有一种特殊的反差感:潘宏仿佛在扮演一个说一不二的“老大”,但身处的却是简陋的农家小院,而令他大动干戈的,不过是一群看上去有点憨或有点蒙、只会龇牙咧嘴的“恶犬”。多位粉丝告诉我,自己正是被潘宏的这种风格吸引,“搞笑”“特别”“抓人眼球”。

但这只是开始。王闯回忆,为了吸引流量卖更多的狗粮,潘宏想出了一个点子——建立一个免费的“驯犬园区”,生产更多更具冲突性的人狗故事。潘宏借来自己叔叔废弃的院子,在里面放上数十个笼子,改造成了一两百平方米的简易狗舍。最初进入园区的一批狗,除了王闯和潘宏自家养的,大多来自两人熟识的朋友。它们几乎都是大型犬或烈性犬,并且有过伤人的历史。“驯犬园区”的故事来源就是“恶犬”们相处和被驯服的过程。

现在回过头看,王闯很佩服潘宏“天才的设计”,为他们打开了流量之门。流传度最广、关注度最高的,是潘宏发明的一整套驯狗的办法,大多是一些刺激性很强的惩戒手段——比如心肺复苏(用绳子勒晕狗,再抢救回来)、放风筝(用绳子或铁索将狗吊起来)、高尔夫/保龄球(跳起来用棍子打狗头)、火龙果/蓝莓汁(让狗紧紧咬住棍子,直到嘴部出血)、窝心脚(三步并作两步,将狗飞踢出去)、战争践踏(高高跳起后踩在狗身上)。一位受访的狗主人是小学教师。她发现,在自己任教的学校,许多学生都会在课间时高喊这些潘宏发明的“黑话”,互相打闹。

在视频中,这些刺激性手段的展现总是若隐若现的。镜头会避开狗的表情,偶尔入画也会打上马赛克。在一次做“心肺复苏”时,潘宏一边拉着绳子,一边大声唱道:“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但狗的身体几乎都在画外,观众只能听到它的嚎叫,看见它摇晃的尾巴。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这些暴力驯犬手段时,多位粉丝给了我类似的回答——“如果不是潘宏,这些狗早就没命了”。一位粉丝说,其实每次潘宏对狗使用暴力的时候,他都不太忍心看,他选择告诉自己,这些狗都是“主人不要了即将被安乐死的”,而在进园的时候,这些狗也经过了“咬合力测试”,确认了它们对人有很强的攻击性。所以,作为“恶犬”,它们怎么被对待似乎都是合理的。

这也是潘宏经常在镜头前强调的:如果没有自己,这些园区里的“恶犬”都无法活着。在一次勒艾特脖子时,潘宏对着镜头大声说:“兄弟们,这种狗就得受到这种待遇!主人再三强调要给它‘安乐死’,咱这是在救它!”另一次回应虐狗质疑的视频里他说:“哥,我感觉我在救狗,发到我这儿来的,都是主人说要安乐死的……训、吃、驱虫、疫苗我一分钱不收,在我这儿,它生老病死,总比安乐死强。”

暴力因此获得了正当性,潘宏的粉丝数量也一路飙升,狗粮销量狂涨。王闯回忆,从去年8月开始,流量的增长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火得太快,园区根本来不及建设,养了上百条狗,每天光喂粮就得五六十斤,加上肉和骨头,开销不小。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