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杭州六小龙”崛起传奇
作者 陈雅琪
发表于 2025年6月

从年初至今,由深度求索(下文简称“DeepSee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下文简称“六小龙”)一路腾飞,搅动着全球AI科创界的风云。

春节期间,DeepSeek火爆全球,新模型一经面世,让美国股市一天蒸发了1万亿美元。2025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和任正非、马云、雷军等知名企业家共同出席,与马化腾相邻而坐,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则是会上年龄最小的“90后”企业负责人代表。

3月,“六小龙”创始人的海报闪现在深圳宝安机场,引起了“为什么是杭州而不是深圳”的全民讨论。4月14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在中国香港举行,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在峰会上与全球科技企业交锋,探索人工智能的开放式未来。在美国《时代》杂志近期公布的“202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中,梁文锋被评为“开拓者”。

与此同时,普通人的生活也深受“六小龙”的影响。微信已接入DeepSeek,学生用DeepSeek辅助学业。赛博算命、心理疏导,甚至模拟恋爱,国内外的年轻人迅速解锁着DeepSeek的隐藏玩法。

媒体也在想方设法接近这6家年轻的公司。他们到底什么来头?在搞什么大事情?这些年轻人凭什么能震撼世界?那些关于他们的坊间传说,孰真孰假?但几乎90%的媒体都被拒之门外。“六小龙”如其名,有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

“他们总是拒绝采访,所以外界有人会觉得,这些人是不是很傲慢?”强脑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锦无奈地说,“其实他们只是更注重技术。比起和人打交道,他们更享受搞科研”。在多次和“六小龙”的创始人聚会后,何熙昱锦觉得他们更像是科研者,而非传统印象中的企业家。

在这个“流量为王”、网红企业家辈出的年代,大众习惯了通过新品发布会的激情演说、喧闹的直播带货去了解创新技术。但“六小龙”的硬核突围证明,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创新,从来不是镁光灯下的营销表演,而是暗夜中的孤勇前行。这群充满理想主义精神的中国极客,正以技术为支点,撬动起改变世界的杠杆。

韩璧丞:执念深重的“科学怪人”

在强脑科技公司的前台,立着一个等身比例的钢铁侠人偶。在电影《钢铁侠》中,主人公靠意念控制战甲,成了超级英雄。这一场景如今不再只是出现在科幻电影中。

“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后,你想拿它做什么?”韩璧丞抛出这一问题。有同学说想用它做脑控无人车,还有人说想知道男朋友脑子里在想什么。一位失去双臂的女孩告诉韩璧丞,她最想做的是亲手拥抱她爱的人。

当这位女孩穿戴上强脑科技研发的神经控制假肢后,她抬起手臂,缓缓屈肘,抱住15年未曾亲手抱过的母亲。

强脑科技主要研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已完成约3亿美元的融资,与马斯克的Neuralink(神经连接公司)并列成为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融资规模最大的前两名的企业。而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10年里。

2014年,韩璧丞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神经科学。当时,中国留学生常聚在学校旁的一家餐厅,每次聊天,韩璧丞都会兴奋地讲述对脑机接口的狂想。

“大家一坐在餐厅那儿,他就开始聊希望将来做一只神经控制的假肢,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让成千上万的残疾人能用上它。”何熙昱锦回忆说,她和韩璧丞同届进入哈佛大学。

“但是在当时,几乎所有神经控制假肢都是需要做开颅手术的,没人相信他说的不开颅就能动每根手指。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能理解,觉得他是一个执念很深、非常理想化的‘科学怪人’。”

大脑神经的信号非常难采集,韩璧丞形容这一过程就好比在50千米以外去采集一只蚊子扇动翅膀的声音。

他每天要做两次脑电实验,实验前后都要洗头,在他读博士的第一年,一共洗了800多次头。韩璧丞的母亲甚至怀疑他每天在哈佛大学勤工俭学,给别人洗头。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