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媳妇的麦田咖啡梦:乡野间绽放“村咖”新潮
作者 肖凤伟
发表于 2025年6月

近日,山东省聊城市高新区顾官屯镇兴隆村的顾乡咖啡馆宛如一颗璀璨新星,成为当地瞩目的热门话题。其别具一格的乡村创业模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顾乡咖啡馆由“90后”聊城小伙刘洋和其白俄罗斯妻子安娜共同经营,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消费,引领了一股“村咖”热潮,也成为装点顾官屯镇美丽乡村的一道新风景。

逃离大城市,回乡搞创业

2023年5月的一天,安娜和丈夫刘洋回到山东省聊城市顾官屯镇兴隆村探亲。这个位于黄河岸边的小村庄是刘洋的故乡。傍晚时分,橘红色的阳光洒在母亲河上,与平静的水面交相辉映。

这是安娜第三次来到兴隆村,她和刘洋坐在河堤上,望着眼前的景色感叹:“真美啊,我们留下来吧,在这里生活,享受人生。”刘洋摇摇头,说:“可是咱们得挣钱啊,在这么偏僻的农村,能做什么?”

在刘洋看来,兴隆村资源禀赋一般——没山没景,村口虽有一片荷塘可以观赏,却无人运营;黄河穿村而过,或许能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剩下的“风景”,大概就是大片麦田了。

村支书刘朋杰一直期待能有商业项目入驻。在刘洋刚回村的第一天,刘朋杰就登门拜访,希望他如果有好的项目,能回乡创业。可是,兴隆村缺乏专业运营能力的商业团队,没人肯来投资兴业,仅靠他一个没资源、没资金的回乡青年,能做什么呢?

时年30岁的刘洋,大学毕业后赴上海打拼,曾创业做过餐饮、培训机构。2020年,认识了来自白俄罗斯的安娜,两人一见钟情,很快步入婚姻殿堂。

和刘洋同岁的安娜,出生并成长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她对农村不熟悉,更不知道中国的农村是什么样子。第一次跟随刘洋来兴隆村时,就被村南黄河水清岸阔的景象震撼,感觉像到了瑞士。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非常辛苦。而刘洋的家乡成了他们暂时逃离“内卷”的避风港。兴隆村位于顾官屯镇的最北边,由于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也没有实体经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县城安家,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空心化”非常严重。

2022年,顾官屯镇政府计划依托黄河的文化底蕴与绿水青山,打造“乡村游”项目,继而推进“深度游”,吸引青年回乡创业,最终打造出“顾乡平野”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那天,安娜与刘洋在黄河边一直坐到晚霞散去,星河满天才回去。刘洋决定陪妻子在兴隆村多停留几日,探寻合适的创业项目。

安娜向往自由的乡村生活,短短几天,她就把整个顾官屯镇附近各个点位的地形地貌调查得一清二楚了。看着妻子画的标记和写出的一个个计划,让刘洋都自愧不如。

“不如我们开一个咖啡馆吧,把它开在黄河岸边的麦田里,叫顾乡咖啡馆。”安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能行吗?你也看到了村里没有任何商业氛围,客流量稍微多一点的就是村口的小卖部。”刘洋有些担心地说。

不过,刘洋很快就明白了安娜的思路:以咖啡馆为切入点,将它打造成网红店,把旅游经济带动起来,再进一步开发别的创业项目。就这样,心有灵犀的安娜夫妇决定放弃上海的白领工作,回兴隆村开启新征程。

创业过程中,村支书刘朋杰多次上门,与安娜夫妇协商运营方案,沟通优惠政策,还给出了自己的策划思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创业信心。

最初,兴隆村村民听说安娜要在村里开咖啡馆,都觉得这是个笑话。有人说:“在农村开咖啡馆,亏他们想得出,真是想钱想疯了。”也有人议论:“刘洋媳妇是外国人,他就是想靠这个来作秀,当网红。”

面对质疑,安娜夫妇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刘洋的父亲刘永钦只淡淡地说:“孩子们要做什么,自有他们的道理,我选择相信和支持。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