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归乡耕耘,24项专利铸就水果创业传奇
作者 三月
发表于 2025年6月

劳素婵名牌大学毕业后,拿着全额奖学金留学意大利,毕业后又顺利进入知名企业工作,未来可谓一片光明。可她转身投入农业创业,辞掉工作回家务农,成了一名种植业专家。如今,她用新技术种水果年入千万,她身上究竟藏着什么致富密码呢?

放弃工作,返乡创业做农民

1985年,劳素婵出生在广西隆安县丁当镇,父亲劳升忆勤劳能干,承包了村子里的100余亩土地种植香蕉。

在劳升忆的精心打理下,香蕉园连年丰收,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随后的多年里,劳升忆不断扩大香蕉园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蕉种植能手。

2011年,劳素婵从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凭借优异成绩获得欧盟全额奖学金,赴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深造一年,攻读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劳素婵进入广州一家世界500强公司工作。

2014年,劳素婵回乡探亲时,看到两鬓斑白的父亲在香蕉园里忙碌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用宽厚的肩膀为她和妹妹撑起一片天,让她们衣食无忧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可如今父亲年事已高,她和妹妹却远走他乡,留下父亲独自守护这片香蕉园。

经过深思熟虑,劳素婵做出决定:回到家乡的香蕉园,帮助父亲一起经营香蕉产业。此时劳升忆的香蕉园规模已扩大到1000亩。听说女儿要回来,劳升忆十分欣喜——其实他早有这个想法。

劳素婵在广州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拿着不菲的年薪,实则压力很大。既然家里经济宽裕,何必再受这份苦?因此劳升忆期盼女儿回家,并非指望她分担经营压力,而是欣慰孩子终于可以摆脱辛苦的工作。

劳素婵返乡第二年,由于广西隆安县香蕉种植户激增,产业开始出现滞销迹象。大量香蕉滞销,收购价跌至每斤0.3~0.6元。这个价格连成本都难以收回,不少种植户宁可让香蕉烂在地里也不愿亏本出售。

像劳升忆这样的种植大户损失更为惨重。转型迫在眉睫。起初,劳素婵为缓解父亲的经济压力,与朋友合伙创办农资公司,不料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因合伙人挪用资金被迫散伙,劳素婵因此亏损近20万元。

虽然劳升忆没有半句责备,劳素婵仍深感愧疚。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沉下心来,找到合适的种植项目,帮父亲渡过难关。

此后,劳素婵一边开拓香蕉销售渠道,一边在广西各地寻找适合种植的特色水果。2016年,她在越南考察时发现一种外形酷似佛头的水果,当地人称为“释迦果”,又名番荔枝。

番荔枝原产热带美洲,果肉营养丰富、清甜可口。劳素婵在广州工作时曾见过番荔枝,当时售价高达每斤30元。得知广西尚未有人种植,劳素婵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没想到劳升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在广西种番荔枝?简直是天方夜谭!闺女,不是爸爸泼冷水,我在水果种植这行摸爬滚打30年。2000年就有科研团队在广西试种番荔枝,但一直没成功。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觉得你能行吗?”

劳素婵不解:广西和越南同属喀斯特地貌,海拔气候相似,为何越南能种而广西不行?不甘心的她开始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研究番荔枝的生长习性。终于有一位专家告诉她:“广西并非不能种植番荔枝,只是成活率较低,且需要严格的科学管理。”

专家的解释给劳素婵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新农人,要想获得更高收益,就要敢想敢做,抢占行业先机,才能抓住风口红利。

劳素婵不仅决心种植番荔枝,还要大规模发展。2016年5月,她成立广西硕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硕果农业),以每株35元的价格从科研院所购入1000多株番荔枝树苗,试种200多亩。此后,劳素婵像呵护孩子般精心照料这些幼苗,静待开花结果。

更换赛道,抢精品水果市场

2017年初的一天,劳素婵突然发现修剪后的番荔枝嫩芽开始出现枯萎现象。她急得吃不下饭,立即请教专家。专家查看情况后,认为是修剪过度导致的枯萎。虽然知道了问题所在,但枯萎的番荔枝幼苗已无法挽救。

好景不长,番荔枝又暴发了叶斑病和溃疡病,再次导致大量幼苗死亡。短短半年时间,200多亩的番荔枝只剩下了一半。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