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女神”诅咒谜案,璀璨珠宝背后的致命阴影
作者 刘韵
发表于 2025年6月

2024年圣诞节时,美国新泽西州男孩伊恩收到了一个盖革计数器(一种专门测量电离辐射的仪器)。他决定做一个放射性实验,于是从家里的古董柜里随手拿走了一只古董餐盘,没想到这竟惹了大祸。伊恩在学校做实验时,古董餐盘检测出具有放射性物质。整个学校的师生顿时笼罩在恐惧中,校长叫来了危险物品处理小组,并疏散了人群。

这盘子是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一款叫“费斯塔”的民用瓷器。这种色彩鲜艳、美轮美奂的盘子,其实是用铀氧化物作为着色剂。铀氧化物吸收蓝光,反射红橙光,因此制作的饰品、瓷器颜色特别鲜艳。而且它耐高温,在烧制过程中不会分解,颜色持久亮丽。有很多收藏家都喜欢收藏含铀的藏品,其中最著名的藏品是项链“月亮女神”,其多名拥有者都离奇患病身亡。

“月亮女神”现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捷克波希米亚地区流行着一种名为凡士林珠的宝石。这种珠子以其独特的半透明质感、仿宝石的切面和亮丽的色彩闻名遐迩。

彼时,捷克探险家、企业家以及殖民列强的代表常将这种珠子带往非洲,作为贸易品流通,其魅力征服了非洲与美洲的市场,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珍品。

波西米亚的工匠们对凡士林珠的制作技艺趋之若鹜,但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却将其视为不传之秘。珠宝工匠约瑟夫·克雷奇自幼就对凡士林珠特别感兴趣,渴望能够亲手打造这样的珠子。

约瑟夫四处拜师,但是没有师傅愿意收他。他只好去各地偷师,只为掌握更多精湛的技艺。在约瑟夫不断努力下,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制作的凡士林珠在波希米亚逐渐有了名气。他的珠子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光泽吸引了众多买家的目光,每一颗珠子都蕴含着无尽的魅力。

尽管凡士林珠让约瑟夫风光无限,但是他却并不满足。他想做出让世人惊叹的艺术品,能够流传下去,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后世敬仰与传颂的经典。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约瑟夫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他不断汲取灵感,尝试新的创新手法,挑战自我极限。每一次失败都未曾让他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追求艺术的决心。

在无数日日夜夜的努力之后,约瑟夫终于迎来了他的巅峰之作——“月亮女神”。为了制作这串项链,约瑟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日夜不停地制作凡士林珠,只为让“月亮女神”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珠宝。

这串项链由数十颗精心挑选的凡士林珠串成,在月光的照耀下,每一颗珠子都会闪耀出独特的光芒,仿佛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月亮女神”问世后,就有许多收藏家和珠宝商想要购买收藏。约瑟夫却说:“这串项链我不想卖。”有一些不想放弃的收藏家守在约瑟夫的家门口,希望说服他出让“月亮女神”。但是约瑟夫却坚持道:“我从没有想过要把‘月亮女神’卖了,我呕心沥血做出的作品要送给最重要的人。”

不久后,约瑟夫的好友阿尔弗雷德·施耐德在沙漠探险后回到捷克。两人见面时,约瑟夫拿出“月亮女神”对阿尔弗雷德说:“我想把我最好的作品送给你,我的挚友。这些年大家都明里暗里笑话我,觉得我不可能有所成就。只有你一直支持我学习宝石制作,支持我追求梦想。‘月亮女神’的成功有你的一半。”

原来,在约瑟夫生活潦倒的时候,是阿尔弗雷德拿出积蓄支持他不断拜师学艺。约瑟夫内心非常感激他,便把“月亮女神”作为礼物送给阿尔弗雷德。

阿尔弗雷德也为好友的成就感到自豪,他收下了“月亮女神”,并深情地表示:“我要带着它,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份友谊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阿尔弗雷德是一名探险家,他热爱冒险,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收到“月亮女神”后,阿尔弗雷德欣喜若狂,他决定带着这串项链踏上攀登雪山的征程,让“月亮女神”见证他的英勇与荣耀。

这一次,他选择了阿尔卑斯山的马特洪峰作为挑战目标。出发前夜,阿尔弗雷德仔细检查装备,他非常期待这一次探险之旅。他抚摸着“月亮女神”默默祈祷:“让我成功登顶马特洪峰,去看看那顶峰的世界吧!”

清晨时分,阿尔弗雷德踏上了征途。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