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鸟之殇,天价“头骨”引发灭族危机
作者 钱多多
发表于 2025年6月

近日,天津一位女士在网上看到一个由“鹤顶红”(盔犀鸟)制成的吊坠,因十分喜欢,便不惜重金将其买下。然而,这一行为让她付出了沉重代价——最终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原来,为保护盔犀鸟这一珍稀物种,自2015年起,盔犀鸟就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相关交易被严格禁止。尽管如此,仍有人为满足私欲铤而走险,进行非法交易。

提及“鹤顶红”,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宫斗剧中的剧毒。但实际上,收藏界还有一种名为“鹤顶红”的艺术品,是由盔犀鸟的头骨雕刻而成。这种艺术品在收藏界备受推崇,不仅因其材质独特、工艺精湛,更因其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早在2007年,一枚仅3厘米长的“鹤顶红”鼻烟壶,就在美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逾6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此事也让盔犀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珍贵宝物

盔犀鸟主要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或者山脚地带的阔叶林中生活,它们主要分布在泰国南部、缅甸南部以及苏门答腊岛等地。盔犀鸟是犀鸟科体型最大的成员,体长最长能达到120厘米(不含尾羽),重达3千克,尾羽可达50厘米长。

盔犀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鸟类,据考古学家考证,盔犀鸟已经在地球上生存近千万年,它们见证了地球的千变万化,被称为“活的恐龙”。它们的性情非常温顺,主要以无花果为食,偶尔也会捕食一些小昆虫、小青蛙等小动物。

除了被称为“活的恐龙”,盔犀鸟还有另外一个美好的称呼——“森林农夫”。它们像是在空中勤恳工作的播种机,会在数平方公里的森林上空播撒种子,使森林得以补充新生的树苗。

犀鸟的头顶上有头盔状角质凸起,这个结构被称作盔突。而盔犀鸟与其他犀鸟不同,它的盔突很特殊,是实心的,而且质地和象牙颇为相似。

对于盔犀鸟来说,其盔突是种内斗争的武器。在求偶时,雄性盔犀鸟会利用沉重的“头槌”互相攻击。并且雄性盔犀鸟的脂腺会分泌出红色的蜡质液体,能够染红其原本是黄色的盔突,配上黑白相间的羽毛,让盔犀鸟看起来异常威武。

盔犀鸟的盔突雕刻出的工艺品美轮美奂,在中国被称为“文玩鹤顶红”。从元朝开始,其盔突就已经成为东南亚各国上贡的贡品之一。

彼时,元朝军事强盛,对外政策开放,与周边国家往来频繁。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罗斛国(今泰国一带)的使者为保国家安稳,前来元朝朝贡。使者一路奔波,带着诸多奇珍异宝求见忽必烈。见到忽必烈后,使者呈上精心准备的珍宝,说道:“皇上,这是我国的奇特宝物,取自盔犀鸟喙和额头的部分。盔犀鸟的脂腺会分泌红色液体,能将头骨染成外红内黄之色。盔犀鸟身形矫健,其头骨更是世间罕见,特献于陛下,以表我国对陛下的敬仰与臣服。”

使者双手恭敬地捧出珍宝,稳稳放在忽必烈面前的案几上。忽必烈扫了一眼,见此物大约成人拳头大小,模样规整,外层是象征帝王贵气的明黄色,与代表着喜庆吉祥的大红色相互交织,质地温润如美玉,颇为美观。

忽必烈看着眼前这颗造型奇特、色泽温润的盔突,心中大喜,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此物确是稀罕,朕甚是喜欢。你且与朕说说,这盔犀鸟还有何来历和用途?”

使者赶忙回答道:“陛下,这盔犀鸟主要栖息于我国森林之中,以果实为食。其头骨坚硬无比,我们曾用它制作一些漂亮的摆件、饰品等。不过在臣看来,唯有配得上陛下这般尊贵身份,方能彰显其价值。”

忽必烈大悦,不仅重重赏赐了使者队伍,还将这头骨珍藏在宫廷宝库之中。他对朝中官员说:“这鸟儿的头真像能延年益寿的仙鹤,颜色又如此美丽,确是吉祥之物啊!”此后,人们便将雄性盔犀鸟的盔突称为“鹤顶红”。周边各国得知忽必烈喜欢“鹤顶红”,纷纷派使者带着此物前来朝贡,一来是希望以此获得元朝的丰厚赏赐,二来也是为了加强与元朝的友好往来。

“鹤顶红”逐渐在元朝宫廷和贵族阶层中流传开来。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5年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