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为团结员工、激励士气的雄文,却演变为众目睽睽的靶子,总部在深圳的阳光保险近日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奋斗者”叙事光环之下,曾经作为厅官“下海”创业的阳光保险创始人张维功,拉员工开会到凌晨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这家民营保险巨头高压、高强度的工作文化也引来舆论关注。自2004年创立以来,阳光保险以激进姿态在行业中一路狂奔,董事长日均16小时的工作时长、频繁的夜间会议、下属经常后半夜收到工作消息……这些细节传递了鲜明的“一把手文化”,也暴露出传统企业在转型时代面临的焦虑心态。
眼下,“一把手”酷爱加班的深层逻辑又在哪里?在新的经济周期下,未来是持续“燃烧式奋斗”,还是回归理性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关乎阳光保险的下一步,也是整个保险行业健康生态的“灵魂之问”。
每天工作16个小时的董事长
4月21日,“阳光保险董事长拉员工开会到凌晨”的词条冲上热搜。据公开报道称,阳光保险近日发布内部通知,张维功董事长4月9日与人力、科技板块员工代表座谈,员工代表围绕公司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机器人建设等方面,谈问题、讲干货、提建议,董事长就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想法。直至凌晨2点半,会议才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
这场持续到凌晨的座谈会被称为“是阳光保险向更为高效和科学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
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多方渠道向阳光保险总部发函求证此事,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阳光保险的这种熬夜加班文化由来已久。知情人士介绍,张维功本身就是一个工作起来异常“拼”的人,他也把这种习惯带给了阳光保险。此前,市场同业也曾调侃阳光保险内部有一个“夜总会”——夜里总开会。
董事长张维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并不避讳谈到自己的工作时间长和对员工要求高。2018年,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专访时,张维功就表示他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下属经常后半夜收到他的消息。
新华社旗下杂志《金融世界》2012年的一篇报道中也提到,对于不符合公司制度的做法,张维功在开会时直接点名批评,不留丝毫情面。
“仕而优则商”的魄力和挑战
实际上,加班文化背后,只是企业文化的微缩影,从某种意义看,背后更折射了“创始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