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笑
初听魏大笑这名字,以为是个军官(大校),其实,他本名魏德发。魏德发爱笑,且笑声特别大,胸腔里好似装了个发动机。
魏大笑原来在报社,一会儿拉广告,一会儿编副刊,但是没有编制。老领导很喜欢他,给他支招。他就花了几年工夫,自修了中文本科,考了进来。魏大笑爱好广泛,棋琴书画,诗词歌赋没有他不懂的,足球篮球羽毛球没有他不喜欢的。此人又特别爱交朋友,三教九流的圈子都有。用魏大笑自己的说法就是爱玩,闲不住。那个时代,有一段时间,文艺青年流行读尼采哲学,魏大笑也看,常把尼采一句话挂嘴上: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有了编制,就要考虑职称。那时考职称要英语和计算机,计算机没什么,难的是英语,可把他折腾死了,一大早就去楚秀园背单词。我们问他,魏大笑,你能吃得了这苦头?魏大笑说,不吃不行啊,不然怎么弄呢。总算搞了个助理编辑,魏大笑去人事处填表格,一走廊上都回荡着他的笑声。多年后,魏大笑的最高职称停留在副编审上,原因是编审名额有限,他和一个女同事只能上一个,魏大笑就懒得去竞争了,再说正高也难考,他说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不然怎么弄呢?
久而久之,朋友和同事就发现,“不然怎么弄呢”是他的口头禅。有一回,他和同事从个体户那里谈成一个广告,广告刊出后,同事一个人去送样报并收费,人家给的是现金,同事在公交车上钱被偷了。一笔不菲的提成泡汤也就罢了,他还和同事共摊损失,贴了几千元,把窟窿补上了。那同事后来离职自己开广告公司了,有人对魏大笑说,那家伙的钱不一定是被偷了,搞不好是自己吞了。魏大笑说,不会的,当时看他急哭了,他家里比我还困难,不帮一把他就惨了,不然怎么弄呢,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后来那个家伙发达了,赚了大钱,回槐城后,好不风光,召集一帮朋友、老同事吃饭,但就是不请魏大笑。我们为魏大笑不平,他又是哈哈大笑,一顿饭的事,想那么多干吗?不请我,我就自己吃,不然怎么弄呢?
网络时代来临,槐城流行起拍微电影,魏大笑这家伙竟然有了演员瘾,特别爱跟一些玩微电影的年轻人混在一起。魏大笑长得胖头胖脑,挺着个大肚子,粘上小胡子,扮日本兵极像。他头一次演的是日本兵去村里偷鸡,剧本里这个鬼子端着枪跟在提鸡的鬼子身后,该径直出画,他临场加了个扭头向后看的动作,还把枪左右指点,然后表情转换为对着鸡窝的邪笑。导演激动得叫起来,这个好,有细节!还有一次,他演一个刚被提拔为下级军官的鬼子,上级军官要跟他握手,本来剧本里就这么简单,他又发挥了一下,只见下级想摘掉手套,摘了几次手套没摘下,然后就用牙齿去咬指尖,撕撕扯扯几下才取下手套,往裤兜装几次才装进去,其中一只掉在地上……导演又兴奋起来:紧张和奴颜,让你演活了,魏大笑,你的大大的有才!他也非常得意,笑声震得“鬼子”帽子上的飘带都动起来。此片在“奇了怪”平台微电影大赛中获了二等奖,他还获得了最佳男配角。朋友们说,你要是早去北京混,就是王宝强第二。他又是哈哈一笑,退休,无聊,不然怎么弄呢。
后来,魏大笑生了病,一查就是胃癌晚期。他竟然对医生说,63岁,算不算英年?这算不算天妒英才?医生说,自嘲好,乐观精神不能丢。他为了这病,请我们一帮朋友吃饭,说趁我能吃,请你们吃饭,还能吃点本钱回来。他妈的,天妒英才,不像话,我还没拿奥斯卡金像奖呢……
魏大笑走前最后一个月,我们几个朋友去看他,他正在家里练书法,说很吃力,每天只能写几幅字,要送给我们每人一幅,说你们若再迟几天,我这心愿就落空了,然后一一钤印。他又告诉我们,丧饭的饭店已经提前订好了,就是水渡口开怀大酒店,到时你们开怀畅饮。我们哭笑不得。他老伴,我们叫方老师,在一旁说,是他订的不假,说饭店老板跟他是书友,钱要让好朋友赚。方老师说完,也笑了,老魏啊,我就佩服他这点,到哪天都讲个情义。魏大笑又笑,笑得吃力,人来世上走一趟,就这些有点意思,不然怎么弄呢。
魏大笑走后42天,按槐城风俗,要过“六七”,我们就把这个祭日改作了追思会。方老师说,要说追忆呢,事情太多了,别看老魏自己幽默,其实他常常在夜里哭。这让我们吃惊。
方老师说,老魏15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拉扯着兄弟姐妹几个,老魏的兄弟都在农村,老魏是不时要接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