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四方坪夜市,有一家卖爆浆鸡蛋仔的小摊,每天都有游客特地前来光顾,陪在摊前招揽生意的小女孩语涵聊天。
语涵爱笑,爱说话,爱唱歌,谁都看不出来,她曾经陷入无声的世界。
不说话的爱:爸妈一定要让你听见
张永胜现年32岁,是辽宁省葫芦岛市人。4岁时,他因生病失去听力,但能说话。可进入青春期后,他变得敏感、自卑,慢慢不再说话了。时间一长,他的语言能力便退化了。
20岁时,张永胜从葫芦岛出发,一路徒步、搭车、乘火车,来到成都、西藏、上海等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边打工边游玩,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见识新的世界。后来,他在长沙遇到了湛靖雯,那是让他无比心动的时刻。
湛靖雯是湖南省汨罗市人,1岁多时也因生病导致听力受损,成为听障人士。遭遇相似的两人,相识相爱,在汨罗成了家。
2018年,湛靖雯怀孕。夫妻俩既激动,又忐忑。他们特意去做了基因检测,发现没异常后,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迎来了女儿语涵的出生。谁知道,命运还是同他们开了个“玩笑”。
无数个不眠夜,他们默默祈祷女儿的失聪只是暂时的。语涵1岁多时,有一天,湛靖雯发现女儿盯着自己,嘴巴一张一合的,发出了声音。她听不清,但她看懂了女儿的口型,女儿在喊“妈妈”!
“小涵的听力恢复了,我看见她在喊我妈妈!”湛靖雯激动地打着字。他们立即带语涵去医院又做了一次检查。可是,这一声妈妈,只是个美丽的误会。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发声系统很健康,趁她还小,尽早植入人工耳蜗,可恢复语言能力。”夫妻俩重燃希望,可一对人工耳蜗要30多万……
“我们可以听不见,但是女儿必须听得见。”张永胜跟湛靖雯分工,他去挣钱,她在家带女儿。
张永胜去工厂当搬运工,每天铆足劲搬货,这样就能提前下班去跑外卖。其间,他还收废电池,很挣钱。只是,废电池堆放在出租屋很危险,为了老婆和女儿,他放弃了这行,延长了送外卖的时间。
张永胜没日没夜地干,除去日常开销和养娃,夫妻俩只存了几万元。偏偏这时,他父亲突发急病,弥留之际叮嘱他:“务必给孩子装人工耳蜗。”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同时不错失女儿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机,2021年7月,夫妻俩卖了按揭的婚房,找亲友借了钱,加上爱心人士的捐助,总算凑够了为女儿植入一只人工耳蜗的费用。
手术很顺利,但一开机,语涵就哇哇大哭,整个人肉眼可见地难受。张永胜和湛靖雯张皇无措,既心疼女儿,又担心花那么多钱做的手术失败了。
一个月后的一天,张永胜跟往常一样试着喊女儿:“小涵。”语涵愣了一下,随即回应道:“嗯。”他不敢相信,又喊了一声,语涵又一次迅速回应。女儿能听到声音了!夫妻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为了让女儿更快学会说话,夫妻俩给她买了助听器,送她去康复学校接受语言训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女儿制造有声的环境,家里有人在,电视机必定开着一直播放;他们日常交流用手机打字,再用软件将文字转化成语音;不管多忙,只要有空,他们就带语涵去户外,让她接触更多的人。
为了陪伴照顾语涵,张永胜夫妇没法同时找稳定的工作,摆摊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卖过小玩具、爆米花、酸奶炒冰、章鱼丸子,但生意平平。2022年6月,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卖爆浆鸡蛋仔,决心换品。
学成后,夫妻俩买了辆小摊车,在四方坪夜市摆摊。他们给小摊取名“无声爆浆鸡蛋仔”,还打印了一张他们是听障人士的说明贴在了小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