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吃到了更多国补红利?
作者 孟倩
发表于 2025年6月

正值“618”,想要“‘618’补贴和国补同时享受”的消费者却发现,没那么容易了。

北京大学生杨晗想要购入一把人体工学椅,打开电商平台却发现想要的款式并不适用于北京国补(国家补贴)政策。这时,商家给了一个解决办法,“先把商品寄往可以用国补的地址,再免费转运到北京”。

杨晗搜索社交媒体平台发现,想要“‘618’补贴和国补同时享受”的消费者,已经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好朋友。“买个烘干箱得写个浙江好朋友的地址,再转寄回北京”“买个耳机,广东网友500多元下单,我这里需要799元,赶紧摇人”……

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简称“国补”),是国家财政部门对特定产业、消费行为实施的财政支持政策。今年国补政策扩容,消费电子首次纳入补贴,家电补贴品类更为广泛,同时还发展到家居家装领域。由于各省国补政策具有差异化,众多消费者如同“狩猎”一般,蹲守在网上,共享各地国补信息和产品,以“转运”“转寄”等方式购入优惠产品。

不过,近期部分省市的补贴额度悄然告急,国补政策来到了“换挡期”,多地公开回应第一批资金用完,第二批资金已在拨付途中,正在研究后续政策。华西证券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消耗补贴资金超1500亿元,占全年3000亿总资金池的50%,6月“618”大促进一步加速资金消耗,多地被迫转入“限额限流”模式。

国内电商平台早已将国补视为流量与销售的全新角力场,它是一部分企业的“及时雨”,也是另一部分企业的“风暴眼”。因此,也有分析认为,因“618”活动本身存在行业折扣,叠加国补可能对价格体系造成一定冲击,暂停有助于支撑价盘。

补贴专区成必争之地  

“争抢肯定是激烈的。”一家智能锁品牌负责人张天今年切身体会到国补加持下的火药味。

“618”前夕,京东和该品牌在一款畅销智能门锁产品上达成采购合作。

“这是一款双方共同打造的供货仅有千元的产品,产品特色是让老人、小孩等指纹偏淡的人群,利用静脉解锁技术开门。”张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普通的指纹锁识别不灵敏,这款产品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上线一年多销量接近3万台,成为畅销款。

从“千锁大战”中“卷”出来后,这家智能锁品牌加强了在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今年国补带来更大利好,这一政策往往可以引爆产品。虽然智能门锁并未直接列入国补的12大类产品中,但自今年初,部分地区已开始对智能门锁进行补贴,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洛图科技(RUNTO)传统主流电商数据显示,3月智能门锁线上销量同比涨幅高达54.8%。

“双方在国补的基础上会投入更多流量和补贴,虽然利润可能会有一定压缩,但总体销售会明显提升。”张天表示,走采销模式,可以提前锁定爆款产品的生产,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在京东上,同款产品销售价格较其他平台偏低。

实际上,国补并未均衡地惠及所有市场参与者,更激起了电商平台间新一轮的地位更迭。平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能力与风控体系,在这场大考中被检验,决定了谁能成为国补流量的最大受益者。

“这一轮的国补,京东是最大的受益者。”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的判断,是业内的共识。国补政策的核心诉求之一是风险控制,确保国家补贴资金能够精准、安全地触达消费者。京东以自营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恰好与政策要求形成了天然的耦合。

6月9日,广东东莞的京东mall挂出了“618”活动系列标语。本文图/视觉中国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认为,由于国补政策强调品牌正规性和供应链保障,这对以自营、正品行货为主的京东形成显著利好。京东正在国补背景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从数据上,同样能够印证上述论断。在2024年第二季度,京东核心业务 3C 家电首次出现同比4.6%的负增长,而随着国补政策落地,第三季度京东核心业务和整体业务均实现增长,第四季度业绩则大超预期。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财报显示,营收增长15.8%,同时净利润更大增43.4%。

当然,其他电商平台也不会放过国补的机会。目前,淘宝天猫已承接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9个省市的国补线上发放,覆盖的国补品类超1600个,日均超1.5亿人次浏览国补专区。洪勇指出,国补政策背景下,阿里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平台上的非品牌、非官方授权商家难以满足政策准入标准。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2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