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板糕一块糕里的千年江南
作者 黄云娥
发表于 2025年6月

清晨的上海崇明岛,薄雾还未散尽,老屋的烟囱已升起袅袅炊烟。石磨转动的吱呀声惊醒了沉睡的巷弄,糯米粉簌簌落下的声音,像极了江南的细雨。这是板糕师傅们与时光的约定——用最质朴的食材,最繁复的手艺,将岁月揉进一块方寸之间的糕点里。

早在明清时期,对米的崇拜就刻进了崇明人的“基因”。金秋时节,新收的糯米在青石臼里褪去外壳,露出珍珠般莹润的质地。浸泡后的米粒吸饱了长江水,在花岗岩磨盘的重压下, 化作带着温度的细粉。这粉要过三遍竹筛,如同筛去浮躁的岁月,只留下最细腻的温柔。

木质模具上的花纹会说话。“花好月圆”里藏着待嫁姑娘的羞涩,“连年有余”刻着农人的朴素愿望。老师傅的手掌在模具上重重一拍, 糕粉便与雕花严丝合缝地相拥。这“啪”的一声脆响,是崇明岛最动人的晨曲,惊飞了檐下的麻雀,却唤醒了整个村庄的味蕾。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