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阳刚刚从湖面上升起,晨雾笼罩着湖边的小镇,朝霞映照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不断地变换着湖姑娘的晨装。小镇上的居民习惯早起,见面点头打招呼后忙着去买早点。上了年纪的农妇来得更早,已经在路边摆出了他们的菜摊。
太湖跨苏浙两省,南岸的湖滨小镇,尽显水乡风情,自古为丝绸集散之地,亦是著名的文房四宝之一 ——“湖笔” 的重要产地。改革开放后,民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
退休了的杜校长在湖边的绿地里和几个老伙伴们打完了一套太极拳,准备回家,正好路上买些早点。不过,近几个月来他很有些心神不宁。
杜校长姓杜名志彰,年过古稀,浙江湖州人士,祖上世代务农,他在师范学院大学专科毕业后便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后来通过函授又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直到在镇上初级中学校长的岗位上退休, 至今已有十多年了。不过,他虽已两鬓斑白,却一向精神颇好,平日戴一副近视眼镜,遇到年轻人都讲普通话,碰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则操起一口乡音,以示亲近之意。
杜校长年轻时曾患胃病,曾有过胃出血病史, 并且住院治疗。不过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查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据医生说那便是胃病的根源,吃了半个月的药,消除了幽门螺杆菌,又吃了些治胃病的药,曾经迁延多年的胃病竟完全好了。至少退休十多年来从未因为胃病的事看过医生。不料最近一个阶段却似乎又起麻烦,主要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秘结。杜校长是一个仔细的人,他注意到腹胀是肯定的, 皮带上用的孔已经向前移动了两格,食欲下降也是肯定的,吃饭似乎完全是为了应付差事。于是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看医生,医生是老熟人,问了几句,摸摸肚子, 由于以前有明确的胃病病史,当然考虑是胃病复发,开了治胃病的药,关照不要吃薯类和豆类等容易胀气的食品。不过,吃完药并没有效果。夫人建议:应该吃中药调理,杜校长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又去看了中医。中医先生也是熟人,把脉诊舌,谓是湿困脾胃、脾失运化之故, 当用健脾化湿之法治之。不过, 依然无效。岂止无效,两三个月折腾下来,体重还减了几千克。
中西医药俱无疗效,体重又减轻了,杜校长有些紧张了, 胃病倒是不怕, 只怕胃病有变,于是决心去市中心医院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的专家看了,当然少不了是要做胃镜, 又查了肝功能、血糖、腹部核磁共振……凡是想到的可能性都查了,结果却皆无异常发现。杜校长心里虽然还有疑惑, 觉得肚子胀是真的,不想吃饭也不假,人也瘦掉了几千克,怎么会没有病?但专家却似乎很有把握,劝病人不要乱想,开了帮助消化的药。
杜校长回家后看着这些帮助消化的药以前已经吃了不少,知道没有什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