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鸟
作者 富丽
发表于 2025年7月

在汉字这片森林中,栖息着形态各异的鸟儿。有的一看便识其形,有的乍看之下难辨真容,需要我们去探究。今天,就让我们来说一说跟鸟有关的字。

首先,当然是“鸟”字本身。其甲骨文字形描画的是一只飞禽的形象:喙、首、身、羽、爪俱全。之后历经金文、篆书、隶书等诸字体,字形越来越脱离鸟的形象。现在的写法源自草书,是草书楷化后的结果。

“鸟”最初意思是指飞禽。许慎《说文解字》:“鸟,长尾禽总名也。”按照这种说法,“鸟”是长尾巴鸟的总称。

从经典中的用例来看,“鸟”可以泛泛地指各种鸟。《诗经·小雅·菀柳》:“有鸟高飞,亦傅于天。”鸟儿即使飞得高高的,也要依附在青天之上。《周易·小过》中的“飞鸟遗之音”,有鸟儿飞过时留下的鸣叫声。

能飞的并非只有鸟,“鸟”后来还指能飞的昆虫。《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闽蚋也。其谓之鸟何也?重其养者也。有翼者为鸟。”“丹鸟”指萤火虫,“白鸟”指蚊虫一类的昆虫。

按照许慎的说法,长尾巴的鸟叫做“鸟”。那么,短尾巴的鸟叫什么呢?同样也是出自《说文解字》的解释,短尾巴鸟的总称是“隹”,读成zhuī。

“隹”的甲骨文字形如等,描画的也是鸟的形象。跟“鸟”的甲骨文字形相比,看不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