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破的是不正当竞争
作者 张燕 谢玮
发表于 2025年7月
标题

6月中旬,老牌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传出了即将破产的消息。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的公告公示,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法院决定对上述公司进行预重整。

就在几天前,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裁定受理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旗下9家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

光伏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凛冽寒冬,破除内卷困境已是迫在眉睫。

前不久召开的 “SNEC光伏展” 上,加强行业整合、严控新增产能、摒弃恶性竞争,已成为参会企业的共识。

“内卷式”竞争如何破局?光伏行业能否通过“自救”迎来生机?

供需失衡下的疯狂内卷

202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78亿千瓦,同比增长28%。全国光伏发电量达到8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需求持续保持增长的同时,全产业链在“量增价跌”泥潭里越陷越深。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到去年部分组件已经跌穿成本价。产能的快速扩张与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最终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传导至行业内的每一家企业。

财报数据(2024年)中的“寒意”更加直观:龙头企业纷纷陷入亏损泥沼,隆基绿能亏损额高达86 亿元,天合光能亏损34亿元,TCL中环亏损98亿元,爱旭股份亏损53亿元……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在公开发言中透露,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整个光伏主产业链的企业亏损额近600亿元。

“内卷是行业的根本问题,供需失衡越来越严峻。” 高纪凡直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部部长景春梅对本刊记者表示,我国光伏制造业已经进入新一轮“行业大拐点”,且本轮下行周期和下行深度将大大超过以往。

她用“内卷外堵”来形容当下光伏行业面临的局面。从供给端来看,光伏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近年来加大产业链延伸,从组件生产延伸到硅料、硅片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明显的扩产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和市场门槛相对低、产业链较长,大量行业外企业涌入,导致短时间内光伏市场产能产量大增。

地方政策在产能扩张中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景春梅说,光伏制造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短,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重点。

“一些地方政府将产业配套作为企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必要条件,要求企业在当地设立光伏制造基地等,形成新的产能。同时,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往往给予较多土地、资金、税收等政策优惠,进一步激化 ‘投资热’与供需失衡。”景春梅说道。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更直观显示了这一供需失衡的局面:目前,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分别为600GW和250GW—— 这意味着全行业产能已达实际需求的1.8倍,这种供需错配的悬殊差距,正是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